□ 秀 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是一个属于“书迷们”的节日。怎样读书?如何读好书?读书对我们有什么用?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如果说我成长过程中受益最大最多的事,可以说只能是读书。
在阅读中体会不同人生,汲取不同智慧。和不同的人对话,思考做人做事的方法,了解这个世界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作为一名资深“书迷”,我爱书胜过爱自己。儿时家穷,买不起书,所以对能得到的每一本书都视若珍宝。别的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我却躲在家里啃书,独自沉浸在一知半解的故事里。长大后,无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单位工作,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室。于琳琅满目的图书中选一本自己最钟爱的,然后如饥似渴地读下去,这应该是最美的事吧?2007年在南阳市图书馆办证以来,无论是在广场南街老馆,还是如今“三馆一院”区域造型新颖别致的新图书馆,我一直坚持以平均每月两本书的频率借阅,风雨无阻。对一些阅读体会比较深的书,我还会写下读后感,很多读后感发表在报纸杂志上,且两次被市图书馆评为优秀读者,这也算是对我热爱读书的一种激励吧!
读书多年我才明白,读书也是需要选择的,书籍风格与季节、心情、状态应是一致的。假如有这么一个冬天,天气足够冷,房间里有火盆或暖气,又恰恰有充足的时间。比方失业失恋等,正处在人生的低谷里,少有约会和饭局,人的低谷跟大自然的低谷相吻合,此时,可以读上几本烦闷冷淡的书。不是读那种欢乐明快的、起承转合很抓人的书,那些书只适合在地铁上,在短途旅行中阅读。
读面目冷淡的书,并非自虐。冷淡是因为书对你无所要挟。它不是要绑架你,必须感动,必须领悟,必须身怀意义。对你无所求的朋友通常都是最好的朋友。
加缪的《局外人》或《鼠疫》,尽管也很淡漠,但读起来要容易得多。《西西弗斯的神话》是密度很大的书,读完还是需要一些毅力的。就像塔里木河迷失在沙漠中,读着读着,意识就开始散乱起来。句子脱节,字义模糊,然后就睡着了。
爱读书,怎么能不认识一位叫里尔克的诗人。不是去读他那“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的流畅抒情短歌,是去读更曲折晦暗的《马尔特手记》。“孤傲的心灵在虚拟的森林里行走,千岩万转路不定。因为诗更多的是灵感,是需要沉淀的。为了写出一行飘逸灵动的诗句,就需要用心观察自然,了解身边的人和事……能在回味默想中记起异域他乡的条条道路,回想起各式各样长相厮守之后的分离……”自己也必须学会忘却,以“等待那些回忆再度光临”,幻化成自己的血肉和无以言说的眼神、姿态,那时候,也许一首石破天惊的诗歌就诞生了。
书籍,如同人生航行中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茫茫知识海洋中不迷失方向。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在时间的磨砺下,终将形成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今日多汲取一分知识,明日便能少一分求助于人的窘迫,多一份从容与自信。“阅读,就是在书中渡人生的劫。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或许读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把眼前的所有不确定因素,都变为可确定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要把书香河南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让全民阅读触手可及、蔚然成风。”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以“南阳读书月”为契机,推广建设“诸葛书屋”,财政不断加大投入,文化部门全力推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内容供给,推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图书室,每条大街都有一个“诸葛书屋”,让爱书的我们不必东奔西走,就近即可享受文化大餐。书屋里人越来越多,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自助借阅机应接不暇,读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书香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阅读滋养心灵,文化凝聚力量。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一座富有创新活力、文化魅力、发展潜力的美好城市。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