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绿、树密、鸟鸣,行走南阳大地,从山林到城市,举目可见森郁劲秀、鸟语山幽、绿水绕流的美丽画卷……这是我市持续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释放的生态红利。
全市完成营造林142.44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29.24万亩的110%,规模全省第一;
林长制工作被河南省林长办公室综合评定为全省优秀等次、第二名,全面推行林长制、自然保护地管理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改革创新3个单项工作排名全省第一;
科学绿化、打通“两山转化”通道2个单项工作排名全省第二,受到省林业局通报表扬;
成功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等4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通报表彰……
2023年以来,我市聚焦“绿色崛起 美丽富民”这一主线,以生态建设为主题,以林长制为统领,厚植生态优势,强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林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治绿上下真功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新形势下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林长朱是西,市长、市总林长王智慧共同签发南阳市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部署推进工作。市委将林长制工作纳入绩效年度考核范围,市林长办每年进行督查考评、排名通报。
市林业部门迅速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先后赴江西、湖南二省四市县考察学习,创新工作经验,培育先进典型,推进林长制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建立“四长四员体系”。全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9391名,建立基层网格5214个,设立专职护林员12814名、技术员1717名、警员2139名、监督员4055名;全市统一设置林长公示牌1762块;市级总林长带头开展巡林,各级林长巡林工作全面铺开,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
——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出台会议制度、巡林制度等53项;设立市县乡三级林长办公室,专职专责抓好林长制工作,建成“智慧林长、四级联网”智慧管理平台,加强林长制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监督管理,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行“林长+公安局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等“林长+”工作机制,建立林业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席会议制度;淅川县、新野县建立省级生态修复基地、省级生态司法宣传教育基地各1处,全面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
在植绿上求突破
科学绿化、精准绿化是当下国土绿化的重要准则。
在受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限制下,在造林任务重、用地落实难、工作标准高的情况下,我市克服困难、挖掘潜力,科学规划、精准造林,造林绿化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规模居全省第一位。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42.44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29.24万亩的110%,其中,完成造林73.1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69.3万亩;全省森林抚育现场会在西峡县召开,学习南阳经验;我市及南召县国储林项目建设列入全省优秀案例,并在全省林业项目建设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在石漠化治理上,我市完成人工造林10.45万亩、退化林修复11.8万亩、封山育林18.71万亩,按照省林业局3年完成治理任务的要求,目前已完成总任务的70%以上,实现了大头落地。
在国储林工程建设上,我市完成营造林5.12万亩,占年度计划5万亩的102%,在去年5月省林业局召开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座谈会上,我市及南召县项目建设经验列入全省优秀案例、作典型发言。
在生态修复工程上,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10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05万亩,退化林修复10.7万亩,封山育林1.55万亩。
在森林乡村建设上,各地做到森林乡村建设与乡村绿化美化相结合,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2023年,全市完成乡村绿化美化0.56万亩,建成市级以上森林乡村59个,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配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完成了南阳植物园建设工作。
在护绿上见实效
三分造、七分管。呵护青山绿水,为林业生态保驾护航,已成为全市上下共识。
严保护、守底线,森林资源管理得到新加强。我市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工作。
——资源监管有力有效。组织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加大涉林案件查处力度,全市查处林业行政案件429起,恢复林地66亩;扎实做好图斑监测工作,核实图斑5461个、面积4695.22公顷,核实率100%;按时完成林草湿样地调查,核查样地379个,其中林地331个、草地10个、湿地38个,全部通过国家技术审核;认真开展2023年森林督查工作,核实违法案件108件,目前已整改到位26件,其他案件正在查处整改中。
——生态管护力度加大。开展“2023年清风行动”“网盾行动”“鸟类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150人(次)、执法车辆220台(次),检查各类场所582处;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全市救助野生动物133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只,组织放生活动1次,放归野生动物39只。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优化全市自然保护地37个,其中保护区8个、风景名胜区2个、森林公园13个、地质公园4个、湿地公园10个,面积540万亩,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网络,全市95%以上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违规点整改、违建光伏整改、国家湿地公园违法占地问题排查等专项行动;扩大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合作,做好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调查及总体规划评审工作;做好白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申报争取工作,目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朱鹮迁地保护项目已获得批复。
——森林防火常抓不懈。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五级森林防火责任,局班子成员分包县区开展专题督查,排查整治隐患;认真落实省林长办森林防火整改意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和专业扑火队伍,加强火源管理,提高防灭火能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不断加强,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全市发生病虫害面积25.4万亩,累计防治26.1万亩,防治率102.7%;天然林、公益林和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抓好147万亩天然商品林和707万亩公益林管护,加强护林员管理,做好巡山护林;巩固2.2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按时兑付补助资金,守护好绿水青山。
在营绿上创新功
时下漫步南阳城区,满眼皆绿、满目焕新,各色月季次第开放,为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月季博览会作准备。
南阳作为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月季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产业、高效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为我市月季产业发展带来骐骥一跃。全市新发展月季苗木1万余亩;市林科院争取投资、高标准建成了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月季、蔷薇、玫瑰各类种质3000余份,开展杂交育种,申报月季新品种5个;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授予我市“中国月季新品种发布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品种测试基地”两个含金量高的花卉品牌,提升了南阳月季知名度、品种发言权和国际影响力。
有林还有业,青山变金山。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对月季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倍增发展”主线,抓实“品质、品种、品牌”核心要素,在“生产端、育种端、市场端”持续发力,助推月季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强做优、倍增发展。
聚力抓好抓实项目,我市组织实施国储林、石漠化治理、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南阳市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等林业重大项目,争取省级以上投资11.81亿元,其中中央、省财政资金7.21亿元、国储林项目贷款投资4.6亿元。
聚力林产业发展,我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以猕猴桃、软籽石榴、核桃为主的名优经济林果,以月季、玉兰为主的特色花卉苗木产业,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2023年,全市新发展经济林4.1万亩,占任务2.5万亩的165%,总面积达到446.2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1.6万亩,占任务0.5万亩的295%,总面积达66.4万亩。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823.9万亩,经济效益207.49亿元。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8处、省级10处,森林康养产业年均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综合效益80亿元。2023年,全市林业产值达296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聚力林业品牌打造,我市多方联动,同向发力,争创品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2023年,争取国家级林业品牌4个、省级3个;桐柏县被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授予“2023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殊荣,国有内乡万沟林场荣获“2023年度全国十佳林场”称号;争取内乡县塘峪康养文旅小镇、中原二龙山景区森林康养基地、桐柏县寿星阁森林康养基地被授予河南省第四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市建成市级森林乡村59个。
呵护生态“颜值”,提升经济“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2024年,全市将完成营造林116万亩,新发展特色经济林3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36‰以内……锚定目标,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绿色崛起 美丽富民”发展主线,牢固树立“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理念,以林长制为统领,奋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生态屏障。②4
(本报记者 段 平)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