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苗苗 通讯员 刘 彤
千里长渠,连结京宛。一渠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从淅川陶岔渠首奔涌而出,一路北上,直抵京津冀,润泽千万家。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渠首所在地,10年来南阳与主要受水地北京因水相连、因水结缘,持续开展环保、经贸、科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和人员交往,从互动合作走向共融共赢,谱写下对口协作的新篇章。
以水为媒,共进共融
一渠清水,情牵两地。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也开启了南阳与北京对口协作工作。近年来,京宛两地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工作主线,以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互利共赢”原则,在水质保护、产业转型、人才教育、医疗卫生、民生事业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高质量编制《南阳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晰了深化京宛合作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方法措施。
京宛两地先后签订一系列对口协作协议,形成了上下互动、结对帮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我市组建成立市京(津)宛发展合作中心,承担全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国内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等工作。
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接连制定《南阳市对口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的意见》《南阳市京宛合作转型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为确保对口协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4年以来,我市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工作主线,共实施对口协作项目322个,总投资46.44亿元,共争取到北京市对口协作专项资金19.94亿元。特别是去年以来,向上争取资金成果明显,2024年度争取对口协作资金1.9322亿元,同比增幅达19.8%。
项目带动,助推发展
在淅川县九重镇雄伟的渠首大坝旁,汤山湿地公园的风景显得格外秀美,站在九重阁上,壮观的渠首风景映入眼帘。曾几何时,这里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2019年,汤山湿地公园建设拉开帷幕,通过持续推进生态修复,荒山得以绿化,近2000亩湿地重现生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有效涵养了南水北调水源。而汤山湿地公园能有今日的崭新面貌,离不开京宛对口协作项目的支持。而这只是两地开展协作中,进行水质保护的一个缩影。
调水,重在水质安全。在水质保护上,京宛两地协作统筹推进水源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谋划实施淅川县环库区复合型生态廊道、渠首汤山环境整治、水源地小流域治理等一批项目,积极引进北京首创集团等企业的环保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设备在水源区试验推广,不断提高水污染防治能力,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水平,为保障水源地生态环境、供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10年来,京宛协作领域不断扩宽。京宛两地对口协作部门积极对接,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按图索骥,沿链招商,对接招引总投资50亿元的桐柏县中天碱业有限公司碱矿资源创新节能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方城县神州灵山新材料生产项目等,在我市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打造生态文旅富民产业,以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县域文旅自然资源开发为抓手,重点引进商业新业态、打造城市文化IP、凸显南阳好山好水,促成淅川县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文旅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展物流枢纽经济,重点推进总投资28亿元的西峡县省部共建国家级食用菌交易市场项目和建设,打造辐射全国的现代食用菌供应链体系,提升南阳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连年来,围绕生态环保、绿色食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科技创新等领域广泛开展产业合作,全市京宛合作共签约项目169个,合同引资额1706.29亿元。
深化协作,改善民生
在西峡县丁河镇,有一条名叫“顺义大道”的平坦马路,这条路长14.7公里,串联起了沿线6座村庄,也让周边的千亩猕猴桃销售更加便捷;
西峡县的“北京大桥”,跨越鹳河,全长883米,缩短了鹳河两岸群众出行的距离,也架起了北京—南阳的“连心桥”;
走进邓州市京宛共建合作项目——北京路学校,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校园内题写着“丹水千里连京邓,碧波永续渠首情”的楹联显得格外醒目耀眼,无不彰显着南北两地人民因水结缘的深厚情谊……
在南阳,这样的北京印记还有很多,这既是京宛协作的成果,也是一江水、两地情的见证。
在京宛两地对口协作部门的有序推进下,邓州市北京路学校、西峡县中医院、内乡县余关镇卫生院、西峡县一水厂等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实施,民生改善富有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南阳是农业大市,北京有着广阔的平台、深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京宛协作过程中,两地聚焦月季、艾草、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引进北京先进的人才、科技,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成功与首农集团在农产品进京展销、现代农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在首农集团双创中心设立展区,对我市18个品类、239个特色产品进行常年常态化的展销,并就三色鸽壹号牧场项目成功签约;促成市林科院与北京市园林科学院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京宛两地共同围绕“市花”—月季的品种研发、产业化推广、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引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提升西峡县香菇产业科创能力。通过充分发挥京宛合作渠道和平台优势,招引优质项目资源,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端引智,密切交流
2022年,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和院士工作站落户桐柏,该生物科技产业园依托谯仕彦院士在高端生物饲料转化技术的领先优势和市场前景而建。作为院士工作站配套项目,该生物科技产业园集“产、学、研”于一体:将打造院士工作站、国家饲料创新中心、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研发中心,同时建设年产5000吨免疫调节肽和2万吨酵母培养物基地,形成生物科技领域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就地转化投产。目前,一期项目经过半年多的调试运行,已投入试生产。而院士工作站的落户,正是得益于京宛协作平台牵起的“红线”。
京宛协作为南阳引才引智搭建了平台,让北京的科技、人才、项目流向南阳建立了通道。同时南阳积极借力,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合作,一批高质量专家团队和科技项目与南阳结缘。南阳强化与北京在技术引进、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支持中关村e谷、中关村信息谷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启动投用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的“种质创新平台”;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光电产业协会及北京思创科技公司等高端光电产业实体资源合作,建立北京理工大学光谱实验室南阳研发与转化基地,打造“京宛光电产业产教融合创新联盟”;成功举办5届“北京院士专家南阳行活动”,邀请院士专家深入高校、医院、企业开展项目论证、技术攻关、科技成果帮扶。在高端智库合作上,2022年2月,南阳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双方合作以来,课题研究成果斐然。
加强人才交流,两地情谊日笃。2014年以来,京宛双方互派9批150余名干部开展双向挂职交流,组织医疗卫生、教育人员赴京交流培养,为两地密切联系搭建了重要桥梁。北京市委党校厅级干部主体班现场教学基地在南水北调干部学院落成,双方协作关系不断深化巩固。在高层互访上,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南阳市党政代表团赴京考察对接,举行京宛合作工作座谈会等活动,通过开展高层互访活动,为全市京宛合作树立了鲜明的政治导向,为京宛两地广泛开展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在北京颐和园举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成就展活动,以线上线下同步展示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战略意义、伟大成就和巨大效益,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展,累计观展人数超过300万人,线上展示及相关新闻全网点击量达千万余次,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南阳的知名度,也为京宛两地文旅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0年来,北京与南阳,一水相连,心手相牵。
未来,南阳将进一步融入京宛协作,深挖京宛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态势,力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格局,争取更多资源导入南阳,与北京合作共赢,共同发展。②8
②
①
图① 邓州京东智慧物流港项目。
图② 淅川县九重镇金银花基地项目。
本版摄影:崔培林 张 峰 张 兰 张 浩
(部分图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