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冬梅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方城段全长60.794公里,占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长度的三分之一。作为我市过境渠线最长的县,方城县委、县政府站位高远,主动担当,带领全县上下同心同向,高质量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奋力描绘水清、岸美、民富的绿色长卷。
护水为要
织密廊道绿网
12月10日,在方城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段,记者看到两岸树木林立,一泓碧水中几只野鸭悠然嬉戏,构成一幅灵动的图画。这是方城县境内干渠良好生态的一个缩影。
好水质源于好生态,好生态来自高质量的绿化建设。2013年通水前,方城县在前期调研规划基础上,高标准实施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建设。单侧绿化宽度100米,渠段内侧40米为生态景观带,外侧60米为林业产业带。在生态廊道与主要公路、河道等交会处,进行高标准园林式绿化,打造生态游园。绿化总面积15593.6亩,栽植法桐、核桃等优良乡土树种和高效经济树种50余种。
做足保障
建管提质增效
方城县县领导率先垂范,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在二郎庙镇等南水北调沿线生态保育带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
各相关职能部门综合统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该县林业局切实加强苗木管护技术指导、抗旱保苗、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各乡镇(街道)开展干渠生态廊道辐射区域乡村绿化美化、农田林网等行动,促进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县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做好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切实维护干渠两侧生态和供水安全。
结合林木资源现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倡导造林大户尽量使用有机肥和有机农药,后期管护避免过度修剪,贯彻相依相融的理念,做到林村相依、林水相融、林路相融。
协同发展
演绎和谐共兴
方城县依托南水北调生态廊道林木资源优势,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增优为目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高效引领,以点带面。以干渠特色经济林带为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林1.2万亩,建设示范基地10余处,实现林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
眼下,方城县拐河镇东麦村国储林项目区,林下套种的中药材瓜蒌成熟,一个个金色小瓜挂在藤间,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我们引进回创人才投资创办中恒健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农业、定制药园’带动15个行政村种植射干、玄参、瓜蒌等道地中药材近2万亩,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拐河镇镇长朱全永说。
同时,方城县按照“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发展思路,在干渠周边大乘山省级森林公园、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等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光路线。方城在对南水北调水质的有效保护中取得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转化。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