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角。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干事热情,弘扬务实作风,强化使命担当,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南阳落地生根,本期理论版推出南阳市理论教育讲师团部分宣讲师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围绕党建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弘扬红色文化、激发文化活力、站稳人民立场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供大家学习借鉴。
党建引领,铸就城市发展新辉煌
□ 张定乾
党建工作是城市发展的“红色引擎”,党的组织力量是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五聚五提”的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党建引领“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实现南阳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环境的纷繁复杂,南阳需精准把握时代浪潮,主动拥抱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五聚五提”战略应运而生,它是南阳市委、市政府深思熟虑、科学研判后的重大战略抉择。
“五聚”激发发展新动能。“五聚”即聚力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这五大聚焦点犹如五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撑起了南阳发展的宏伟蓝图。
“五提”铺就发展快车道。“五提”是指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融合度、改革开放活跃度、营商环境美誉度、要素资源保障度、人民群众满意度。这五大提升既是对“五聚”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南阳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
“五聚五提”战略的提出,既是对南阳当前发展阶段的精准洞察,也是对其未来前行路径的明晰勾勒。通过“五聚”汇聚发展新动能,借由“五提”铺设发展高速路,南阳将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步履铿锵、行稳致远。这一战略不仅为南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更为其党建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与不竭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提升党建质量和水平。
强化基层党组织根基。基层党组织乃党的基石与战斗力之源,其建设需紧密围绕党建引领,力求全面进步与全面坚实。首要任务是锻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同时,深化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培养,以此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中流砥柱,其队伍建设需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原则,甄选忠诚、廉洁、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又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与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与执行能力。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进程。党风廉政建设为党的建设之关键一环,需以严格的态度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工作。既要加强廉政教育与警示教育,又要筑牢廉政风险防线,坚决与腐败现象做斗争,从而营造清明政治生态与优良发展环境。
“五聚五提”战略,是南阳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睿智抉择,必将引领南阳迈向更加璀璨的明天。通过“五聚”策略激发发展新活力,借由“五提”路径铺设发展加速器,南阳将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稳健前行。与此同时,持续加强并优化党建工作,提升党建质量与效能,为“五聚五提”战略的顺利实施筑起坚实的政治与组织堡垒。让我们并肩同行,携手努力,共创南阳新辉煌!
(作者单位:南阳市委党校)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价值
□ 许 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中孕育的先进文化瑰宝,它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及新时代的各个阶段,发挥着凝聚人心、铸就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当前,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弘扬好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价值。
做好“内化”文章,汲取信仰力量。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南阳这片土地孕育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并铸就了南水北调精神,培养了如彭雪枫等“共产党人的好榜样”。这些红色文化和先进典型,成为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认真落实南阳市委提出的“六个弘扬”总要求。主动担当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历史责任是首要任务。要加大研究挖掘力度,深入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不断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对标先烈楷模,检视自身在思想观念、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先烈楷模的崇高精神,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进而从红色文化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的力量。
做好“深化”文章,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沃土。红色文化蕴含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面对互联网多元思潮冲击,需加快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深化内涵与创新载体融合。一方面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红色教育方式,打造南阳红色研学品牌,用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来感染和涵养人,引导人们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积极借鉴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融合经典与现代艺术,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做好“转化”文章,提供改革精神动力。南阳当前面临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关键看党员干部队伍的党性境界、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弘扬红色文化,需将红色教育置于发展大局中审视,以新姿态推进南阳事业。同时,深化对新发展阶段、理念、格局的理解,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改革发展动力,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南阳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常态聚力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通过红色教育和学习弘扬红色精神,持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这要求我们将学习成效转化为维护核心、对标看齐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忠诚信仰、坚定信念的思想自觉,转化为凝心聚力、不懈奋斗的行动自觉。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激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南阳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镇平县委党校)
文化创新:改革与发展的驱动力
□ 张天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征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政治体制的创新,更亟须一场思想观念的革新与文化创造力的全面释放,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髓,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精神,构成了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石。这些文化元素如同磁石,激发着全民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强化了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能。
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社会进步,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与创新思维的驱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智慧与哲学思想,为现代治理提供了宝贵启示。深入挖掘这些文化遗产,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传承与交流,不仅能促进各领域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还能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文化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作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在深化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挖掘并弘扬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等多元文化特色,加强文化教育、科技研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活力的释放,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无限可能,创造无限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健全文化体制机制的目标,提出“激活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创新作为改革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也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激发文化创新,推动改革深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强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品牌等措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产品,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群众的优秀文化作品,既为改革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更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本保障。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围绕文化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弘扬文化精神,凝聚发展力量。文化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价值,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弘扬文化精神,凝聚全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和共识,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文化引领,激发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弘扬文化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社旗县委党校)
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
□ 刘平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南阳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南阳实践新篇章提供了重要指引,必须深刻领会把握。
洞见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灵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路径。数智化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数据已经跃升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数据与传统要素融合,展现出不可估量的要素效率提升能力和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实现价值倍增。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新兴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促进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其实现“新质化”。
预见新质生产力的大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的主战场转向科技竞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层意义,是为了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赢得发展主动权。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窗口期,全球围绕科技创新展开新一轮竞争,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掀起的技术浪潮,对未来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的影响之大,将超过之前任何一次产业革命。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强力推进,这是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南阳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支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性监管体系。强化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推动领跑领域持续发展,巩固扩大优势地位;推动并跑领域加力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推动跟跑领域加速发展,力求迎头赶上;注重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要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打造具有重要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全市共有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机遇,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谱写南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宛城区委党校)
全面深化改革 站稳人民立场
□ 王 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夯实群众基础,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与改革的主动力。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党始终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在民生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构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网络和医疗卫生体系,惠及亿万民众;国家安全感显著提升,成为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国家之一。展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更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照进现实。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尽力而为”,凡是能够惠及广大民众、符合其根本利益的事项,都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到底;同时要“量力而行”,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那些具有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的民生建设项目上,精准识别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民生、温暖人心。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完善就业优先政策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要健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的社保制度,扩大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尤其强调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重点要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立医院要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要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人民生活一定能够更加幸福安康!②9
(作者单位:淅川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