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7版:金蛇迎春 我的中国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们不说遗憾
新年里, 愿友谊的春风随波荡漾
愿你成就新我
走街串巷看春联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1月24日 星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街串巷看春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 刘文方

春节的脚步,总是带着岁月的温情,悄然叩动着每个人的心弦。当那熟悉的年味在空气中渐次弥漫,我明白,又到了穿梭于街头巷尾,去探寻手写春联所承载的故事之时。

清晨,阳光还带着几分冬日的慵懒,透过稀薄的云层,洒落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我漫步于街巷之间,街边的店铺多数仍未完全苏醒,卷帘门半开半合,偶尔传来几声锅碗瓢盆的轻响,那是店家在为新的一天做准备。远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在静谧的空气中缓缓飘散,为即将热闹起来的小镇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韵味。

走着走着,一副尚未张贴的春联映入眼帘。那墨色在阳光下泛出柔和的光芒,笔锋苍劲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拥有了灵魂。我不禁停下脚步,用心欣赏起来。这时,一位老者从屋内走出,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棉袄,脸上洋溢着和善的笑容。

“小伙子,对这春联感兴趣?”老者的声音饱含着岁月的沧桑,却又透着亲切。

“是啊,大爷,这字写得真好,一看就是耗费多年功夫练就的。”我由衷地赞叹道。

老者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豪:“我写了大半辈子春联啦,每逢春节,就盼着能给邻里们写上几副,让大家都能沾沾过年的喜气。”说着,他拿起春联,准备张贴。我赶忙上前帮忙,在与老者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写得一手好字。这些年来,尽管村子里购买印刷春联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依然坚持手写,只为留住这份传统的年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去年这位坚持手写大半辈子春联的老人与世长辞了。他的离去,似乎让小镇的年味都淡了几分。曾经那饱含墨香与温度的手写春联,如今只能成为大家心底的回忆。

当下,满街都是千篇一律的印制春联,纵然装饰得极其华丽,却难以觅得手写春联的韵味。那些印制的春联,尽管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却总让人感觉缺少了些灵魂与情感。

与老者告别,我继续前行。转过街角,一阵欢快的笑声传来。原来是一群孩子围在一位大叔身旁,看他书写春联。大叔面前摆着一张略显陈旧的桌子,上面放置着笔墨纸砚,他正全神贯注地挥笔书写,不一会儿,一副充满童趣的春联便诞生了:“童趣满院笑声甜,福运盈门春日暖。”

孩子们兴奋地拍着手,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问道:“叔叔,您能给我写一副有小兔子的春联吗?我属兔。”大叔笑着点头,稍作思索,便落笔写下“玉兔携福辞旧岁,瑞蛇纳吉启新程”。小女孩接过春联,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谢谢叔叔,我要把它贴在我家的门上,这样我家就会有好多好多福气啦!”望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面庞,我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这简单的春联,承载的是孩子们对新年最美好的向往。

午后,阳光越发温暖,街巷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大人们提着年货,孩子们穿着新衣,欢声笑语在每一个角落回响。我走进一条小巷,这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春联,有的字迹工整,有的笔势豪放,每一副都别有韵味。在小巷的尽头,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带着孩子挑选春联。孩子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指着一副春联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喜欢这个,上面有好多小花。”妈妈微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好,那咱们就选这副,把它贴在咱们家的门上,让咱们家变得漂漂亮亮的。”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每年春节,犹记得曾经,父亲也是写春联的高手,他的字龙飞凤舞,笔力雄浑。每到年关,家里的桌子上就铺满了红彤彤的春联纸,父亲挥毫泼墨,我们兄弟几人在一旁帮忙接对联、叠对联。父亲的春联写得出色,声名远扬,附近好几个村庄的人都来找他写。

那时母亲也还在世,她总是提前做好贴春联用的浆糊。我们兄弟几人就高高兴兴地拿着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上,那场面热闹又温馨。再后来,父亲年纪大了,也常年疏于练笔,早已不手写春联了,母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近一年前也离开了我们。时光飞逝,那份纯真的快乐却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

在这穿梭于街头巷尾的时光里,我遇见了不同的人,倾听了不同的故事,每一副手写春联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家庭对新年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它们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心中那扇关于春节的记忆之门,让那些温暖的、美好的瞬间,如潮水一般涌上心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小镇被绚烂多彩的灯光装点得如梦如幻。一副副春联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传递着新年的祝福。这个春节,正因这些手写春联,变得更加温馨且富有内涵。②5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