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十大战略”,紧扣“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发展总目标,纵深推进“五聚五提”工作总抓手,认真践行“六个弘扬”作风总要求,深入落实“四个自觉”干事总保障,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6.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以上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左右
进出口稳中提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一步夯实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粮食产量140亿斤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2025年重点工作
●加力落实宏观政策
◆用好财政政策,超前谋划储备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做好前期,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力争争取政策性资金额度位居全省前列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更多资金更快流向实体经济;大力实施“招金入宛”行动,抓好“南阳金融广场”建设;整合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周转资金池规模,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力争社会融资新增1000亿元以上,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5000亿元以上,确保新增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4%以下
●加力提振消费需求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群众消费能力和意愿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力争工业设备投资增长20%
◆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促消费财政补贴资金池,持续开展“惠享南都”促消费活动,力争更新汽车4万辆、家电60万台
◆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强力推进高新吾悦广场等消费载体建设,高水平举办第二十届玉雕节等特色节会,抓好卧龙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平台建设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完善务实招商新机制,制定政策“工具箱”,力争新招引项目签约金额突破300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
◆以“三重十大工程”为牵引,调整优化领导干部分包机制,完善“问题周收集、周研究、周交办、定期反馈”推进机制,确保年度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45个、完成投资1750亿元以上
(二)以更高质效抓研发、催转化,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重抓平台能级提升
◆加快建设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提升牧原实验室“一中心一基地”科研和转化水平
◆完善5家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
◆建好用好东方光微研究院、张仲景国医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加强南阳智慧岛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力争新建省、市创新平台50家以上
●重抓创新主体培育
◆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
◆支持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师生在宛创新创业
◆“一企一策”打造研发型规上工业企业矩阵
◆力争创新龙头企业动态保持1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
●重抓技术研发转化
◆聚焦合成生物、电驱防爆、超硬材料、数字光电等重点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抓好在研省重大、省重点科技项目实施
◆力争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0个以上,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
●重抓创新生态营造
◆赋予科研机构、高校更大收入分配自主权
◆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落实高端人才专项编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
◆积极引进天使、风投、创投基金,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三)以更优布局调结构、育链群,持续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抓好350个“一转带三化”改造项目,力争规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完成企业上云2000家,积极争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重点培育高成长性产业链
坚持本土企业裂变和招商引资培育两手抓,培育壮大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玉石、数字光电、化工新材料、电驱(防爆)装备、绿色印刷包装新材料、纺织服装、超硬材料、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力争制造业规模接近5000亿元
●抢滩布局未来产业
重点布局合成生物、航空再制造和低空经济、新能源化工三大产业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和数据产业
◆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消费互联网平台发展
◆加速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开展省级数据标注基地试点建设
◆谋划建设“数仓”“数纽”“数港”
(四)以更快速度起高峰、筑高原,持续增强副中心城市能级
●构建新型城镇格局
◆中心城区以2个行政区和5个功能区为支撑,联动镇平、社旗、唐河一体化发展
◆邓州着力打造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方城着力打造联动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桥头堡”
◆其他县以打造“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抓手,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各中心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强镇,其余乡镇优先保障农业、服务业发展
●加快中心城区崛起
锚定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万人目标:
◆坚持“四向发力”。向东,以示范区和高铁片区为引领,做优做强新城区;向西,实质化促进“宛平一体化”;向南,集聚培育一批产业项目;向北,打造中心城区“后花园”
◆坚持“三管齐下”。在城市建设上,启动京宛大桥、商圣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一环十字三放射”城市路网骨架;实施城市建设“七大行动”,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月季种植计划和进庭院(小区)行动,全面加强月季名城建设。在城市经济上,坚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协同布局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两手发力,突出抓好中牧牧原生物制药、柯丽尔三期、镀邦光电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提升中心城区经济能级。在公共服务上,重点探索打造全龄友好型“完整社区”,新建5个“好房子”项目,推动市中心医院新区医院全面投用,启动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建设一批“急救保命+生活服务+中医康养”居家养老试点小区
◆坚持“两翼并举”。新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打造城市高品质生活的主要承载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老城区合理有序推进片区更新和棚户区改造,适时启动品质内涵提升工程,促进老城新城协调融合发展
●夯实县域经济基石
以做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着力构建“1+1”产业布局,力争全市开发区年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各县市筛选确定1个具有比较优势、成长潜力的工业细分领域作为主导产业,强力开展主导产业链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力争培育形成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1家销售额超50亿元的链主企业、1家上市公司
◆各县市主动联系1家专注未来产业研究的核心研发团队,密切跟踪研发趋势,超前谋划布局1个未来产业,力争实现换道领跑、逆袭发展
(五)以更实举措强农业、美乡村,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4.5万亩,全面打通农村沟渠堵点,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950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140亿斤左右
◆在内乡谋划建设国际肉类品牌中心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落实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就业帮扶等衔接政策,持续培育“仲景灸师”“镇平石匠”等特色劳务品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持续壮大花药果菌茶“五特”产业,稳面积优品质提效益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做好“土特产”文章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多元增收
◆抓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
◆完成实用性和通则式村庄规划编制
◆建成省级和美乡村60个、富美乡村150个,实现洁美乡村全覆盖
◆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环境卫生防反弹长效机制
(六)以更大力度建设施、塑枢纽,持续打造综合发展优势
●建强综合交通体系
◆力争机场迁建纳入“十五五”规划
◆唐河航运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具备通航条件
◆推动南信合高铁开工,力争南十、洛南襄高铁入规
◆南邓、渑淅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嵩内、郑南高速,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
●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
◆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物流片区和唐河中心港、临港经济区
◆招引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20个,投产8个以上
◆出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积极申报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
●完善现代水网体系
谋划实施鸭河口水库防洪能力提升等4个水库、鸭西灌区等3个灌区、白河鸭河口水库至沪陕高速段等2个防洪治理以及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
●健全能源保障体系
全力推动白河南热电厂6月底前开工、内乡青杠树抽水蓄能电站具备开工条件,加快44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发电总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建5G基站700个以上
◆实施南阳联通数据中心二期项目,推动存储容量达到1908T
◆着力打造边缘智算中心,推动接入郑州智算中心
◆实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新建充电桩2000个
◆强化骨干输电网谋划建设和变压器扩容改造,积极融入华中“日”字形特高压交流双环网
(七)以更宽视野推改革、拓开放,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加快市场化转型
◆加大平台公司资本注入和资产置换力度,支持提升主体信用评级,增强项目谋划包装和融资能力
◆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
◆持续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强河南自贸区南阳联动创新区建设,力争卧龙综保区进出口核心业务完成60亿元以上
◆开通南阳—连云港铁海联运,加快郑州国际陆港南阳保税型二级节点建设
◆持续培育出口品牌,积极推动本土产品跨境出海,力争货物贸易和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5%以上
◆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确保有实绩的外贸企业稳定在500家以上
◆用好郑州航空口岸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积极引入外资外企投资布局
◆深化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地区的经贸合作,争取更多资源导入南阳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出台营商环境年度提升方案,纵深推进50项“一件事”高效办理
◆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搭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线上平台,制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奖励办法,常态化组织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活动
◆开展助企降本节支专项行动,降低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成本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大力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
◆建立容错免责、风险备案机制,实打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八)以更严标准治污染、护生态,持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全力以赴保水质
◆持续深化与水源地三省五市联防联控,探索跨省域联合立法
◆强力推进丹江口水库及中线干渠保护区内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力争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100%
◆谋划实施丹江流域山水工程等重大项目,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坚定不移治污染
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力争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确保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持之以恒强生态
◆大力推进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新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5个、省级1个
◆完成营造林80万亩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
●多措并举促降碳
◆实施节能降碳项目10个以上,力争新增绩效评价A级、B级企业15家
◆加快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力争新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以上
◆强力实施交通运输设备绿色转型工程,力争重型货车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
◆持续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建设,扎实创建“无废城市”
(九)以更准落点惠民生、增福祉,持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聚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用好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稳住就业基本盘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七个一批”、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防返贫就业攻坚4大专项行动,推动重点群体充分就业
◆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困难群体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续增加技能人才保有量
◆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高技能人才1.2万人
●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超过50%
◆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工程,全面消除大班额
◆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工程,推动新高考平稳实施,保持普通高考质量全省领先位次
◆深入开展“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万名班主任班会课大比武”“千名校长示范课大比武”“校园安全六个一”活动,用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鼓励龙头企业举办、协办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聚力促进全民卫生健康
◆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全力创建神经疾病、心血管等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
◆加强慢性病防治网络建设,市、县两级分别建成5个慢性病专病防治中心
◆强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力争申报成功8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推动三甲医院下沉到社区,做实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支撑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聚力建设中医药强市
◆高水平举办第十二届仲景论坛,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启动医圣文化园二期建设
◆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争取第二批示范试点项目
◆深化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市中医院新院区上半年竣工
◆探索构建中医康养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做实“双万”服务
◆加强道地宛药种植开发,谋划建设国际天然植物品牌中心、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强中医药新产品研发,力争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
●聚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持续扩大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范围
◆强化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衔接
◆稳步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大力推行老年助餐服务
◆改造老旧小区314个、危旧房2689套,建设保障房4002套
●聚力加快文旅事业发展
◆充分挖掘厚重历史,大力发展寻古览胜游
◆深入宣传璀璨人文,大力发展“四圣”文化游
◆积极开发秀美山水,大力发展“两山两源”游
◆加快打响康养名片,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游
◆着力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南水北调源起南阳”两个IP,力争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50亿元
(十)以更足准备防风险、除隐患,持续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基层“三保”,严密防化财政金融风险,严格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加强防灾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②8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