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力度建设施、织网络,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市人大代表张栓誉表示,目前,南阳行路难的问题已有效解决,但还需要持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加快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打造以公铁联运、铁水联运为主形态的综合货运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群众出行及企业运输需要。(本报记者 王 蕾)
做好产业发展文章
市人大代表余永海建议,应进一步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通过精准投资和资源整合,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为全市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媒体记者 王鸿洋)
加快推进传统书画教育
市政协委员时松涛认为,应大力推进“书画进校园”,增强教育人口的文化素养,提升美育教育水平;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文化和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改善书画课教学场地与条件,分层分类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或设置书画教学功能室,开展书画学习与交流,形成常态化学习书画机制。(本报记者 周 梦)
着力构建城市和谐社区
市政协委员彭经国建议,汇聚合力打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政府部门强化宏观调控,街道社区将小区管理纳入重点,融入社区治理体系,搭建沟通桥梁。住建部门牵头,规范物业管理,推动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建设。物业公司要提升服务质量,推行“阳光物业”,公开收费信息。引导业主树立互惠互利理念,强化自律,合理表达诉求,共同营造美好社区环境。
(本报记者 赵明禄)
提升待遇留住人才
市人大代表赵怡然认为,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建议政府在一些基础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城融合”项目,打造人才生态圈产业园。出台惠商政策,在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购物、餐饮、酒店等商业,满足企业高端人才的生活刚需;配套教育资源,解决高端人才的子女教育刚需;配套建设人才公寓,解决高端人才的居住刚需。
(本报记者 陈杰超)
合力整治“僵尸车”
市政协委员于军建议,由市住建局牵头,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小区内“僵尸车”的清理处置。城管部门要将废弃汽车排查纳入日常巡查工作范畴,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不断加大巡查发现力度。同时通过主动联系整改、配合部门拖移、及时移交处置等手段对废弃汽车进行清理,有效提高车位利用率。(本报记者 陈 琼)
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市人大代表刘清文表示,我市正聚力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建议做好全市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发展规划布局,扩大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规模,提升办学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发展保障力度,助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做好设备更新,建好一批高水平实操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做实产学研融合,培育一批接地气、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报记者 段 平)
建立科技保险共保体
市政协委员姚勇认为,科技企业具有研发投入高、经营收益低、风险抵抗能力弱、研发人员不确定性高等风险特点。建议尽快建立我市科技保险共保体,由各县(市、区)委托授权市科技局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科技保险试点共保体项目,明确保险方案、保险责任,充分发挥“保险+科技+服务”事故预防、风险控制和兜底保障的创新业务模式,解决我市科技企业发展短板。(全媒体记者 曹立峰)
打造特色“城市伴手礼”
市政协委员张文杰建议,应不断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生态,打造有新意、有意义的“城市伴手礼”,使之成为一张张能带走的城市文化名片。南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楚汉文化、中医文化、官德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商埠文化、根亲文化、玉文化等特色文化在这里汇集融合,发展文创产业优势突出。相关部门及企业应组织专业团队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历史文化印记融入南阳元素,开发出更多大众喜爱的“城市伴手礼”,让越来越多人留存“南阳记忆”。
(全媒体记者 王鸿洋)
发展粮油深加工产业
市人大代表王冕认为,南阳粮油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深加工环节存在短板,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效益提升。建议设立南阳市粮油深加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粮油深加工企业的信贷产品,提供优惠利率和贷款贴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企业应加大在粮油深加工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粮油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②9
(本报记者 段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