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加快重塑政务服务“气候”、重造创新创业“土壤”、重构现代金融“血脉”、重创守法诚信“生态”。为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本报持续推出“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专栏,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助推我市加快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本报记者 段 平
好的营商环境,犹如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缺少。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强力实施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营商环境建设先进省辖市”。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105.55万户,企业满意度突破90分,实现“三连升”。
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利。新生儿出生等1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线上线下共办理近29万件。不动产首次登记等5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线上零材料办理。深化流程再造,创新数智转型,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即时即办即结,市本级实现1604项申请材料免提交,办理时限压缩率95.55%,材料压减率11.5%,减少办理环节160个,环节压减率43.8%。“三项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行,累计提供“全流程辅导帮办+N服务”500余次,变“企业群众来回跑”为“政府帮代办”。
市场环境更加开放活跃。创新实施“市场主体身份码”(企业码)改革,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等系列改革全面推进。全省首创“四电无U”交易模式,入选国家、省改革典型案例。标准南阳建设推进有力,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对外开放持续拓展,卧龙综保区发展绩效提升15个位次。中国(南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连续三年获全国“成效较好”等次。(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