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苏 翔
2025年大幕已开启,新的一年,南阳教育发展新篇章将如何书写?2月18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根据日前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25年全市教育系统将紧盯“安全、质量、改革”三大主题,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
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
2025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坚定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探索中小学课间“微改革”,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评选全市 “最美大课间”和体育艺术 “一校一品”,组织全市性学校体育竞赛,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中招体育考试改革。
各学校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持续实施乡村中小学合唱培育工程,举办教师合唱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器乐节。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组织全市 “劳动教育周”,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展示和检验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成果。推进科学教育,通过“科技创新+基础教育”双轮驱动,重构课程体系、激活社会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学教育生态,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全面推广违规培训“随手拍”
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方面,牢固树立“课堂大于天”和“得课堂者得天下”的理念,让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通过教师备课展评、作业批改展评(包括学生互批)和评委打分、学生评价老师等方法,把教学常规落到实处。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推广违规培训“随手拍”,对违规培训敢管敢治、严管严治。
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持续治理“小学化”倾向,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较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适应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
在教育领域改革方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数智赋能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学在南阳”平台,实现全市教育专网、校园网全面贯通;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和研学实践,让人工智能融入育人方式变革中。
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扩大学前教育领航共建的覆盖面,把新建园、民办园、农村园纳入领航共建范围,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大集团内教师交流力度,把到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构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南阳标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推进校长办学治校水平评价,将其和“千名校长示范课大比武”结合起来,搭建校长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推进校园餐治理改革
巩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效,升级校园餐饮阳光平台,逐步将民办学校、幼儿园、校外配餐公司纳入平台监管。
拓展监督渠道,提高“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面和在线率,健全家委会制度,建好“宛校园”APP,随时随地接受监督。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早招、招好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以校园招聘为主,补进一批高素质的公费师范生和重点高校毕业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推进“三名工程”,遴选第二批50个左右的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完成“十四五”期间培育2000名名师、13500名骨干教师的任务,提高校本研修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待遇,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主动为一线教师减轻负担、解决困难,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