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 |晨报数字报
  第W15版:古今秘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明英宗废除“人殉”的前前后后
秦始皇殉葬者“不下数万人”
将殉葬者“钉身于墙”的暴行
明英宗为护皇后废“人殉”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7日 星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始皇殉葬者“不下数万人”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人殉”,顾名思义,就是用活人殉葬,死亡的贵族、统治者渴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着有人伺候和奉养的好日子,于是便把生前供他们役使的奴仆、嫔妃、婢女甚至将领杀掉,跟自己一同埋进地下。这无疑是一种残忍之至、邪恶至极的做法,虽然考古证明,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出现了这一现象,但第一个以此臭名昭著的是秦武公,清末刘声木所撰笔记《苌楚斋随笔》里提到“以人殉葬,始于秦武公,当时死者六十六人,至秦穆公,遂用至一百七十七人,而子车氏三人在焉”。《左传》详细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奄息、仲行、针虎是秦国有名的贤良,杀此三人殉葬,等于自毁干城,秦国人作《黄鸟》一诗表达对人殉制度的愤怒。

《苌楚斋随笔》继续说道:“至秦始皇,则凡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负责建造坟墓的工匠——尤其那些制造防止盗墓的机关的工匠们,在秦始皇陵落成的那一天也被悉数赶进坟墓内活埋,“当时死者,当不下数万人,暴秦之虐,不特始作俑者,皆为苛政,且愈用愈多,杀人如蝼蚁,可谓酷也!历代人君相沿,用之千余年……”

在千余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被当作陪葬品,跟那些帝王将相一起埋进了地下。不过总的看来,随着历史的进步,人殉一点点被“简化”,尤其宋代,随着儒学的兴盛,“人殉”这么不“仁义”的事儿,哪个皇帝也不愿意摊上千古骂名,即使有,陪葬者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但到明太祖朱元璋,这一恶行又死灰复燃,“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代学者王世贞在笔记《弇山堂别集》中记录,由于死者太多,而其后又发生“靖难之役”,朱棣打下南京夺取政权后,有人提出加封这些宫人的亲属,都很难一一核对名单。永乐初年,朝廷商议对建文帝时期升授的官员该怎么办时,提到这几个千户百户,朱棣“开恩”说:“这几家都是好职事,不动。通调孝陵卫带俸世袭。”后来人们一直管这几户人家叫“天女户”。

而朱棣的残暴程度不亚其父,在人殉这件事情上也深得遗传,据《李朝实录》所记:“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女子,其中一人向她的乳母道别喊道:“娘,吾去!娘,吾去!”惨绝人寰的哭声催人泪下。

其后的仁宗和宣宗,死后也都采用了人殉,虽然陪葬的人数大为减少,但残暴程度却一般无二。明宣宗死后,被逼殉葬的妃嫔和宫女们的哭声,深深震撼了时年只有七岁的少年朱祁镇的心,这成为他一生挥之不散的噩梦,他就是随即继位的明英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