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 |晨报数字报
  第W10版:南阳人文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冯宝兰:最后的烧茶工
迈向幸福 摄影:艺海(市区七一路)
科学大腕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7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几斤重的大铝壶一拎34年——
冯宝兰:最后的烧茶工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镇政府里的茶炉子
这一壶水能装满三大茶瓶呢

□本报记者 李 萍 通讯员 薛军生 文/图

红艳艳的煤火吐着舌头,不过十几分钟,锅灶上的大铝壶便开始咕噜咕噜冒起了白烟,51岁的冯宝兰上前麻利地掂下来,打开一个茶瓶瓶塞,热腾腾的茶水便顺着瓶口哗哗地流入瓶内。灌满一个,再打开另一个,“这一壶水十好几斤,能装满三大茶瓶哩!”

如果不说这是在哪儿,你觉得这个一脸朴实笑容、双手戴着洗得发黄的线手套的老冯是在哪儿烧茶水呢?在农村家里?还是……也难怪你猜不到,如今的机关单位里,要么喝桶装纯净水,要么喝锅炉水,要么是自个儿用电水壶随烧随喝,哪里寻得到新野县王集镇政府里冯宝兰这样的烧茶工呢!

现在看来很新奇,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可太平常不过了。冯宝兰不称自己为“烧茶工”,“我从1982年开始就在当时的王集公社烧茶水了,那时公社有做饭的、烧茶的、当通讯员的,都属于后勤人员。”当年公社上班人多,锅灶上放十几个大铝壶,整个茶水房热气腾腾的,灌满一排茶壶拎走了,又有一排茶壶摆着等待。

冯宝兰工作的茶水房是砖混屋架房,大概十来个平方的样子,里边是锅灶,外间放茶瓶。烧水的锅灶其实和农村一家一户的锅灶差不了太多,烧的是无烟煤,上面放着七八个大铝壶,十几分钟便能烧开。这么多年来,其实中间也换过锅炉,“1983年和1984年烧了两年锅炉,但锅炉坏了之后没买来配件,于是就不用锅炉了,仍然烧茶,一直到现在。”

从1982年到现在,从王集公社到王集镇政府,从17岁到51岁,身边的政府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乡镇的面貌也一变再变,但冯宝兰34年如一日地烧着茶水,供应着整个政府机关的茶水需求,平均每天都是130瓶开水。基层上班,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冯宝兰也跟着不过双休日,“最近这一个多月都没歇过星期天。”

这么多年,冯宝兰每天早上6时许起床,洗漱后便开始烧茶水。机关各科室的茶瓶,大家都会在每天下午下班后集中放到他这里。水烧开后,冯宝兰便一瓶一瓶地装满、放好,待大家上班时便可以拎走喝了。烧开水的工作,上午一般延续到十来点钟后就暂时告一段落,冯宝兰会把火暂时封一下,待下午再打开。

尽管觉得干这个活没什么技巧性,但只要有人提着茶瓶来装茶水,冯宝兰都坚持自己拎着壶往茶瓶里装茶水,“毕竟是滚烫水,我怕万一烫着人家。”虽然倒这么多年水,他现在“眼不瞅也能倒满、也不会倒洒”,但哪怕是大热天,他也一直保持着工作时间不穿西装短裤、不穿凉鞋或拖鞋的习惯,“一方面瞅着整洁,另一方面也免得被溅出的热水烫伤。”

说起自己烧的茶水,冯宝兰语气中带着自豪,“大家都说好喝!”他说,烧茶的水来自12年前打的一口120米的深水井,水不仅无杂味还喝着甜。镇政府院里的人喝惯了这茶水,从不爱喝矿泉水,而且大家都认为火烧的开水比电烧的开水要好喝。 

像冯宝兰这样的机关烧茶工已不多见了,甚至,也许他就是最后的机关烧茶人,“基本上都没这个工作了,全新野县找不到第二个。”干得时间长了,他除了烧茶水,还和妻子照看着政府大门,吃住都在这里,两个孩子也在这里长大后外出工作,“假如我不干了,恐怕都没人接这个活了。”一边说,他一边麻利地拎起一壶开水,一阵哗哗响,热腾腾的茶水便灌满了面前的茶瓶……⑦4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