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 |晨报数字报
  第W18版:博雅·南阳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不忘初心除民疾 砥砺前行上层楼
奔波四百里,吃了几颗枣
雅安陨石落户王府山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奔波四百里,吃了几颗枣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纯金淳化元宝
尹先敦 书

□周鉴雷

古玩行里有很多术语和行话,比如分类,大致四方面:瓷器、字画、铜器和杂项。细分就复杂了,一个大项分若干小项,小项再细分,特别是杂项,包罗万象。我今天就说说瓷器和杂项。

在市场上经常听到有人说:瓷器一毛,不值分毫。这句话里面的重点就是“毛”字,这个“毛”可不是瓷器长了毛,而是说瓷器受了损伤,有了毛病,口沿掉一块,有裂纹等,统称为“毛”。上手,就是拿在手中;认折,买了东西后悔退货,一般要扣去原价的百分之十或二十,买家认了。捡漏,花小钱买了好物件;打眼,买了赝品;吃药,和打眼是一个意思;埋地雷,过去没有,现在可多了,把仿品放到农村有关系人家里,专等着那些下乡捡漏的人,我在农村收货时就遇到过。

三年前的一天,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呼“周老师”——在古玩市场上称呼对方为老师是一种尊重。电话那边说他是某县某镇某庄的乡村教师,喜欢老物件,这些年收了一些东西,因为盖房子要用钱,想出手变现,打听到我的电话,希望我去他家里看看货。我经常下乡收货,认识不少铲铲(到乡下收老货的人),通过铲铲问到我电话很正常,因此没任何怀疑,约了个朋友,开车就去了。

我们去的那个镇位于南阳和另一市交界处,一路上走着问着总算到了村口,乡村教师(下文简称村教)接着我们,进了一个院落。院子里有棵枣树,结满了青枣,房子是老式脊瓦房,窗户还是木格格的。进了屋子,一眼就看到左手墙边两个条櫈上架个床板,床板上乱七八糟放了些东西。到近前大致看了下,感觉有点不对劲——我常年和一线的铲铲打交道,很熟悉他们的路子,铲铲在乡下收货,走乡串户,收的东西很杂,像老线板、老珠子、老的小玉件、盘碗罐等等,偶有新货,也是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的东西,不是做伪骗人的。

这老兄的东西也有不同品种,但不丰富,没有铲铲的感觉,几件毛了的清晚民国老瓷器,玛瑙珠子和平安扣中夹杂着烧过色的新货,最刺眼的是破烂瓷器中赫然放着一个钧瓷挂红大碗。我经常逛古玩店,有些不规矩的老板就是把一个大假活放到一堆老普残的物件中,等着那些想捡漏的人上钩。顺手拿起钧瓷大碗,釉、胎、底,就是近年某地的仿品,仿的还很一般,问:这个碗得多少钱?回:这个碗得几千。心里基本有数了,他开这个价就是个捡漏价,当时的行情一个金元挂红的钧瓷大碗大概在二万到三万之间,仿品的成本就是百元左右。这一趟怕是白跑了,放下碗,有些不甘心,再仔细看一遍,总算看上个红玛瑙平安扣,问价,张嘴一百。像这些玩意儿,地摊开价六七十元,还价三四十就能买下,只有店里才开价上百。得了,空跑一趟,话还不能说明,客客气气的告辞,一肚子气,出门看见院子里的大枣树,枣子长得真不错,对村教说:打几个枣子尝尝,村教没说啥,拿起墙边靠的竹竿,在树枝中打几下,掉下来些青枣,捡了几个,告辞上车而去。

路上和朋友开玩笑,奔波一二百公里,吃了几个枣子,大大地划不来,好在没有中雷。如果他放件仿得差不多的,我们再捡漏心切,吃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①4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