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新峰
“西瓜——西瓜——桐寨铺的西瓜又送来啦!”连日来,天气炎热,在城区卧龙路与工业路交叉口一家属院里,一个熟悉的叫卖声总是在中午时分响起。
卖瓜的是位老人,个子不高,60多岁的样子,说话时带有外地口音,是这个家属院的常客,每年一到西瓜上市季节,他便和老伴经常开着手扶拖拉机前来卖瓜。
老人姓周,叫周金材,唐河桐寨铺农民。
瓜农老周 来这个家属院卖了13年西瓜
“我来这个家属院卖瓜,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老周告诉记者,这还是家属院一个老哥前几天告诉他的,这位老哥清楚地记得,他是从2006年开始来卖瓜的,而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老周老两口老家是四川南充的,当年随远嫁的姐姐落户到了桐寨铺。老周说那是1975年,屈指算来,来南阳已40多年,他和老伴说话已接近南阳口音,但还是听得出来一点“四川味”,毕竟,乡音难改!
正和记者说着话,家属院有几个人过来买西瓜,有人想要大一点的,有人想要小一点的;有人想要“沙瓤”,有人不想要“沙瓤”,老周一边应承,一边抱起瓜用手拍,“这个是沙瓤,你看大小咋样?”老周问一位居民;“这个不算太沙,给你吧,”他拍着另一个瓜向另一居民推荐。记者问他能这么确定?他笑了笑说:“种了几十年瓜,手一拍,熟不熟,瓤是啥样都一清二楚。”
称重的时候,一居民小声告诉记者:“买吧,他在咱这儿卖好多年瓜了,瓜甜,分量够数,不坑人!”老周听见了笑着接过话:“那是啊,要是坑人我也不敢每年都来不是?”
由于在家属院卖多年瓜,老周和院里几乎每个人都熟,不管买不买瓜,进进出出的人他见了都要打个招呼,“刚回来啊,”“出去啊!”
种瓜不易 每亩成本近千元
老周说,他家就在去油田高速路口旁边,他们已经种了二十多年瓜,现在种西瓜的地是租来的,每亩400块钱。他说,他们那里的地土质不厚,地下面尽是僵石瓣,还浇不上水,风调雨顺了收成好些,遇到旱天、涝天就麻烦了。但这种土质却适合种西瓜,种出来的西瓜好吃,桐寨铺的西瓜也因此名声在外,南阳城卖西瓜的大都说是桐寨铺西瓜,但有的却是冒充的。“上次我碰到个卖瓜的,他说是桐寨铺西瓜,我问他是哪个村的,他答不上来了,肯定不是桐寨铺的。”说到这里,老周嘴一咧,蛮自豪的。
老周接着给记者算了算种瓜的成本:一亩地租金400块钱,犁地、耙地得100块,一袋复合肥160元,瓜苗每亩400棵得280块,这就小千把块钱进去了,还不说人工成本,因此,靠种瓜挣钱也不容易啊!
进城卖瓜 凌晨两点半就得起床
当记者问老周早上几点起来进城卖瓜时,老周说夜里两点半就起来了!老周的话令我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要起那么早。
"收拾收拾从家里摸黑往南阳走,开着手扶拖拉机得俩小时跑,到南阳天刚开始亮,正好能赶上早市,起晚了就赶不上了。"老周告诉记者,他早上5点多赶到车站南路的早市上卖瓜,一般情况下,早市上就卖掉了大部分,到10点多11点的样子,剩少部分来家属院卖。由于是多年的老主顾,居民们吃习惯了他的瓜,要是隔几天不来,再来了人们都要问他这几天干啥去了。
卖瓜方便 交警城管一路绿灯
据老周介绍,现在进城卖瓜很方便,交警、城管都是一路绿灯。“这一点真不错,没人罚款了,我们进城卖瓜方便了,你们城里人才能吃上既便宜又新鲜的西瓜,你说是不?"说到这里老周显得很兴奋,"现在国家对农民的政策可真不错!"
“早上起那么早,早饭在哪儿吃的?”记者问这话时,老周媳妇接了腔:“出来卖瓜都忙得顾不上吃早饭,到现在我们还没吃,也已经习惯了!"
说到这里,老周从西瓜堆中拿出两瓶纯净水,一瓶递给妻子,一瓶自己拧开盖子喝了一口。记者注意到,这个纯净水瓶显然不是新的,看得出来,是重复使用了多次的瓶子。
已快中午一点,还剩二十多个瓜没卖完,老周说得到别处转转!随着一阵“突突突”声,老周发动手扶拖拉机,和记者挥手再见。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