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街头发生了一起很普通的交通事故,一个年轻人在推动自己电动自行车的时候,不慎将69岁的老人刘德科撞倒在地,然而,网络上却传出刘德科和老伴是“碰瓷高手”的传闻,一时之间他们的照片和“碰瓷劣迹”传遍网络。即便是当地交警做出了撞人者负全责,老人没有责任的交通责任事故认定,仍旧不能平息舆论,老人平时出门,都要把事故责任认定书随时带在身上,以证清白。(7月18日成都商报)
一起很普通,也很轻微的街头交通事故,最终演变为一场网络风暴,而事故中被撞伤的受害人,则成了这起网络风暴中的“碰瓷者”,不但受到网友的谴责、攻击和诋毁谩骂,现实中也被人指指点点,甚至在买菜的路上被人围住,从出声指责发展到拉扯推搡。
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现场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的误解、臆测以及添油加醋的传播。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说,我们理解现场的群众和网友,他们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之所以把两位清白的老人当成是“碰瓷者”大加讨伐和谴责,一方面源于对真正碰瓷者的憎恨和愤怒;另一方面,则是想维护自己内心朴素的正义,以此来提醒更多的人,避免被这两名“碰瓷老人”敲诈勒索。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打了引号,同时也用错地方的“正义”,最终也成了一种对他人的恶意,它带来的只是以讹传讹、谣言四起,这也对当事人构成了侵害。
这是一起不大不小的悲剧,酿成这起悲剧的根源,在于现场的群众、网络上的网友在并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偏听偏信,以讹传讹。我们呼吁处于网络时代和信息爆炸时代的每一个人:慎用自己的手机和键盘,多点求证精神,少点造谣传谣,否则,你发出去的每条信息,都可能成为伤害良善的一颗子弹。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