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 |晨报数字报
  第W6版:南阳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应对“熊孩子”,听听专家怎么说
高职高专批开录
扶贫路上的“双拐医生”
送“清凉礼包”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8月9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龄儿童玩游戏时被动消费,家长不知情时糊涂买了单——
应对“熊孩子”,听听专家怎么说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本报记者 李 玉 实习生 赵倩楠

8月1日,本报报道了8岁孩子用妈妈手机玩游戏,6天花掉1.6万元的事情。无独有偶,近日在本报编辑室,记者见到了一个遭遇同样困惑的家长,她不到8岁的儿子在电脑上玩4399小游戏,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4个月花费掉16000多元。

家长希望游戏平台能退钱

据龚妈妈介绍,8岁的儿子有一次在同学群里误点了别人的作业费红包。在退还的时候,是他自己操作的,所以知道了微信支付密码。夫妻俩干的都是装修油漆工的活,挣钱很不容易。工钱基本都是客户通过微信转账,自己再转到银行卡上,这样还能避免收到假钱。几个月来自己就从卡里取过一次钱,有5000元。最近,孩子的外婆生病住院了,需要用钱救命,才知道卡上没钱了。在银行打印了流水,发现从今年4月份到7月15日,每周六周日9时左右都有大量金额不等的电子消费。钱究竟是咋花出去的,龚妈妈始终弄不明白。

家里有台电脑平时都不开,只有周六周日才让儿子玩一会儿。他平时在电脑上玩的是4399上的小游戏,偶尔也会玩会儿手机。可50岁的龚妈妈根本弄不懂,也想不明白,“他在电脑上点几下就跑了,觉得没意思了再换一个”,这些血汗钱怎么就没了。询问孩子后,得知他在登录4399小游戏时,有时候需要扫微信。经核实这几个月以来孩子已经使用了近20个账号,对此他自己根本不知道。钱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遇到误导欺诈消费要维权

针对低龄孩子玩游戏消费巨款的事,记者采访了南阳市消协秘书长荆东风,他表示,一些游戏公司开发的软件并没有经过国家批准,游戏中存在误导、欺诈消费的部分。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时候被动消费。等发现时再补救就比较困难。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保留第一手证据,比如截取微信、支付宝支付凭据,拍照游戏账号。掌握一些欺诈软件公司的基本情况,再到市公安网警支队进行投诉。也可到户口所在区域的法院立案,按流程维权。

同时荆东风还提醒家长,任何时候都要增强风险意识,对于一些捆绑消费要有辨别能力。作为家长必须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从源头上做好控制,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及各类密码,给孩子普及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对于不到14岁且没有消费能力的儿童,禁止随便拿家长手机进行支付。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涛告诉记者:“手机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如果利用不好,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支付宝、微信、QQ、银行APP等安装在手机上,需要购物或者转账的时候,拿起手机即可轻松搞定。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带来隐患,建议大家取消小额免密支付,多输个密码,就能增加安全系数。

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们对金钱的态度,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手机等。工作再忙也要花一些时间有效陪伴、聊天,多了解一些孩子的想法。暑期更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管理,多带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亲子活动,跟同龄小伙伴一起游戏,丰富暑假生活。另外,鼓励孩子多参加家庭劳动,让他们理解父母,体验赚钱的不易,才会更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③1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