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 超 通讯员 赵蜘莅 王 科
“聚精会神写好字,两耳不闻窗外事。修心修性修口德,话少话好免祸灾……”这是社旗县的陈文洲老人创作的写字修心治病诗。今年74岁的陈文洲四年前被确诊为脊髓胸椎血管畸形,躺在病床上的他在家人的鼓励下,慢慢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用写字实现修心治病双赢。
晴天霹雳 查出脊髓血管畸形
2014年5月,正当陈文洲与老伴商量着如何多读书、多做一些公益事业时,忽感双腿无力且需人搀扶,到北京一家医院诊断为脊髓胸椎血管畸形,院方说:“必须截肢,否则无法可治。”听了这话,犹如晴天霹雳,让陈文洲一下子陷入了悲伤和沉思。
做手术吧?只有70%的把握;不做吧?眼睁睁看着要瘫痪。他越想越多,越想越愁,寝食不安。短短几天,就变得面黄肌瘦,一个腰板笔直、童颜鹤发的老人,一下子变得无精打采,说起话来有气无力。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陈文洲作出果断决定:“顺其自然吧。” 回到家后,他的病情因受情绪影响不断加重,很短时间,下肢瘫痪,还长出4个小手掌大的褥疮。
乌云驱散 建立对抗病魔信心
躺在病床上,陈文洲悲喜交集,悲的是下肢瘫痪且长出褥疮,喜的是能有子女们在床前孝敬,老伴推着轮椅让自己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慢慢地,笑容挂在了他脸上,信心激起了他的勇气,在老伴、子女和老同志们的开导和鼓励下,“不放弃”的心理涌现了,“有作为”的观念产生了,“抗病魔”的决心坚定了。于是,他让子女们买回智能手机,慢慢地学着在网上查阅有关身残志坚自学成才不怕困难等资料,从中寻找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和揣摩,最后他决定用写字与病魔抗争,因为他知道写字必须心静,静就能修心,修心就能治病;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病魔,并暗下决心“胜利一定属于我”。
写字成瘾 实现修心治病双赢
看到父亲的抗病行动,子女们有的买纸,有的买笔,老伴也张罗着布置书桌。看到家庭的大力支持,陈文洲更有劲头,还列出抗病魔课程表:每天早上6点半坐起来按摩梳头、看国学,上午拍打按摩,下午开始练字。“刚开始,拿着毛笔手就发抖,一用力双腿和褥疮疼得钻心。”陈文洲回忆说,“万事开头难。我就咬紧牙,心里想‘你疼你的,我写我的’。就这样,满门心思写字的我不知道啥时候身子不疼了。”
在字体选用上,陈文洲以书写行草为主,兼写隶书、小篆等。书写内容上,他主要是抄写毛泽东诗词、古典名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编诗等。 “天天写字成了瘾,每天必书方安稳;生命不息写不止,只留翰墨满乾坤。”这首小诗便是陈文洲写字、治病的真实写照。
“不管啥时间,他只要看到有好字,就在手上或床上比画着写,按他的话说就是一看到字病就减轻。”陈文洲老伴介绍说。 陈文洲又在子女们帮助下学会微信、点赞等,还随时把自己字画发到朋友圈,让好友们欣赏。
如今,陈文洲患病已4年多,仅书写诗词就有千余条(篇),都装在十几个档案盒内。他靠着天天写字好心情、生命不息写不止的坚强毅力,变得精神矍铄、红光满面,4个褥疮缩小到鸡蛋大小。“活着就得活得有意义,就得为社会做点贡献!”谈起以后生活时,陈文洲信心百倍。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