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 |晨报数字报
  第W10版:南都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谒杜甫草堂记
寐 语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7月5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谒杜甫草堂记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宋云奇

成都的杜甫草堂,是一卷沉郁厚重的忧愤诗。

穿浣花溪公园,至北门广场,由此至杜甫草堂南门,有一条长三百多米的诗歌大道。这是一条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之河啊!在由花岗岩铺就的五彩缤纷的诗歌大道上虔敬行走,犹如于中国三千年的诗歌长河里漂流。汉诗的酽醴之波,让人目染心领神会,尽享华夏诗髓滋养。未及草堂,心扉已被汉诗温润之浆液,暖融成一泓柔软的春水。

入草堂景区,诗歌长河抽衍为杜诗溪流,青石小径上,满眸杜诗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边走边读边品,备受杜诗深郁内涵浸染。这一径琳琅烁金的诗句,不就是杜甫一生阅历、境界、胸襟、情怀之写照?虔敬行走于诗径之上,就仿佛在阅读诗圣艰难坎坷之经历,柔软之心更添几多忧愤的情愫。

诗径通幽蜿蜒而行,径旁泓泓秋水寂聚,片片枯苇萧索,丛丛灌木染黄。游人履响,惊动三二水鸟叽嘎而飞。视线漫过苇花灌穗儿,追随惊鸣旋翔的鸟影前望,遮天翠竹之中,几间茅屋房顶隐现。那该是杜甫落难成都,在此寂住四年的栖息地啊!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在这儿完成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掀破,自己受冻遭罪不算啥,其所思所想的竟是天下寒士不要遭遇这般的苦寒。可见诗圣心中时刻装放着天下的受苦人,而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何等的胸怀与境界?

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应是一个偶然事件。其实,在诗圣一生的颠沛中,成都的四年寂住,是他生活相对安闲的稳定期,以亦是其诗歌创作的喷发期。杜甫一生共留下诗作一千二百余首,成都四年写的诗就占五分之一,达二百四十多首。成都居住期间,诗圣的心境显然见好,还写了不少诗,描绘蓉城的美丽。比如摹描浣花溪美景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赞描锦城美景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还有彩绘锦城美妙夜色的《春夜喜雨》:“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当然这些美描诗歌,只是诗圣整体诗风之暖色点缀,其主要风格与成就并非如是。

穿诗径,入大门,绕照壁,至草堂。大廨正中一座诗圣铜雕峭拔矗立,令人心疼顿生肃然起敬。铜像长衣飘曳,衣袂拖地,清癯憔悴,瘦骨嶙峋,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颅昂扬,双眉紧蹙……这不正是杜甫一生坎坷际遇的真实写照吗?望着杜甫嶙峋的跪姿、憔悴的面容,忍不住心头情潮翻涌,眼眸忍禁不住盈满泪水!

诗圣,您为何这般瘦骨嶙峋?这般面容憔悴?这般眉头紧蹙?难道与生俱来,您就是这般模样吗?不是,绝对不是。我知道您出身名门世家,年轻时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之舞,听过音乐家李龟年的筚篥曲,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那时的您,应是心怀一腔报国热血和壮志豪情的翩翩少年吧!然而,去长安赴科考,十年客居,让您看清了残酷的现实,奸佞当道,宫廷乱斗……您科考受挫,壮志未酬,四处碰壁,头破血流……备受挫折的您疲累交加,费尽周折,备受欺辱,年过四十才弄了个不上等级的小官职。然而回家省亲时,您最心疼的小儿子却因家境窘困,被生生饿死……您强忍悲恸回京赴任,却又遇安史之乱,国破都陷,军兵杀伐,生灵涂炭,官府强征暴敛,百姓离乡背井。您不得不逃离长安,随波漂流,千辛万苦,至成都投奔好友严武,才过上几年安稳时光。然好景不长,严武死,四川乱,让您再次陷入窘境,四处颠沛求生,备受流离之苦,五十九岁时,竟然饥寒交加,逝于开往岳阳的一条船上……

诗圣,谁能理解您家破人亡的悲伤?只有“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样的诗句,才能给予最好的注解!谁能懂得您爱国忧民的苦痛?唯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样的诗篇,才能给予最好的诠释!

诗圣,我知道您的消瘦,是忧国忧民的伤悲所致;知道您尽管颠沛流离,自顾不暇,却始终不忘挥笔抨斥污吏丑行,悯展民众苦情;知道您双眉紧蹙,那是不忍直视国破都陷、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战乱局面;知道您头颅昂扬,那是耿直不屈,不向权贵低头,是在质问苍天:为什么人间会有这么多的邪恶、疾苦和命运的不公啊?!

也许,这就是诗圣胸怀家国天下的博大担当!这就是杜甫作为诗圣,与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诗杰白居易、诗佛王维不同的地方!李白、白居易、王维的诗,虽然亦有描写民众疾苦、影射朝廷腐败的佳作,但整体而论,李白陶醉于自我超拔狂放而歌;白居易倾向于“进则济世,退则自修”,专为市井妇孺而写;王维经历磨难,转向佛境,多为安谧心灵而作。唯有诗圣杜甫,胸怀家国天下,敢于直面现实,始终抨恶扬善,为下层老百姓鼓与呼!此即作为诗圣,如春秋时期楚国大诗人——辞圣屈原一样的高洁品格与品性!如此之言,并非说李白、白居易、王维不伟大,只是说诗圣杜甫更伟大!

大廨后面是诗史堂。诗史堂正中,亦有一尊杜甫半身铜像。躬身虔立于铜像面前,瞻望杜甫凝重憔悴的面容,诗圣的形象忽然于眸前水光弥漫,画面在水洇之中渐次晕染、放大、幻化、变换,最后动画般播动开来:画面中的杜甫身背行囊,衣衫褴褛,面容枯槁,双眉紧锁,于都城、朝廷、兵火、难民群中随波逐流,四处漂泊……饥寒交迫之中,不时挽起衣袖,擎起巨椽刀笔,挥毫疾书,泼墨如注,写下了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激愤诗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北征》《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诗史堂这个名字起得真好,杜甫一生各个时期所写的诗歌力作,组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部凝重浑厚的诗史?

诗史堂再往后,有象征草堂的柴门、工部祠等。柴门进去,是后来重修的草堂茅屋与回廊。工部祠立有杜甫的石刻雕像。而杜甫当年草堂的真正位置,建一茅草小亭,中间矗立“少陵草堂碑”一通。为着“草堂”二字,专门进了柴门,至重修的草堂观览一番。草堂木柱撑架,茅苇铺顶,野韵悠悠,古色古香;四周假山拥簇,翠竹蔽映,回廊通连,碧水环绕,真是美得了不得!试想当年,杜甫如果住在这样的环境里,那该是多么快意人生的一件美事?当然,果真如此,也可能没有那首名冠古今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了吧?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是千年之后的今天,成都为杜甫重建修葺草堂,也算实现了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悲悯理想。诗圣在天之灵,一定会块垒渐释,蹙眉舒展吧……⑦3

宋云奇,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理事,南阳市作协秘书长,出版文学专著一部,散文随笔与小说作品集四部,长篇小说两部。

金品·丝语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