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W8版:南阳人文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张衡大名耀天际 科圣精神励万代
传承红色基因
感受汉服之美
我市四县入选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7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浩瀚的太空中,“张衡山”“张衡星”“南阳星”“‘张衡一号’卫星”令南阳人骄傲和自豪——
张衡大名耀天际 科圣精神励万代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张衡像

通讯员 刘永平

今年是月球上“张衡山”命名50年,1970年,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命名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山”,并刊布于世,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张衡山”命名50年来,中国的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建设了自己的太空空间站,自行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除了“张衡山”,浩瀚的太空中,还有“张衡星”“南阳星”“‘张衡一号’卫星”,令1000多万南阳人骄傲和自豪。

这也是国际天文组织对伟大的科学家张衡的敬仰和对张衡家乡南阳的厚爱和敬意。公元117年,张衡发明了利用漏壶滴水推动的大型浑天仪——“漏水转浑天仪”,这是世界上首台自动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科学仪器,早于世界上同类仪器1700多年,因此,张衡被国际天文学界公认为是天文科学的先驱。

在古今中外的一切学科中,天文学是最具奥秘的一个门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的智者就一直不断地对它进行探索,力求了解并掌握它的规律。张衡通过艰苦的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当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意义的最系统、最完备的浑天学说理论体系,编著出了世界史中不朽的天文学名著《灵宪》和《浑天仪图注》,反映出了张衡的天体演化认识、无限宇宙思想、浑天学说理论、行星运行规律、月食成因解释、恒星观察成果等。这两部探索自然奥秘的巨著,像两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浑天仪上的每一颗星斗,都是张衡辛勤汗水的结晶,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比欧洲同类仪器的出现早1700多年。东汉时期,中国是发生地震次数较多的国家,为了及时抢险救灾,减轻人民的痛苦和损失,张衡注意收集掌握地震情报和记录,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开创了地震科学的新纪元。因此,张衡被世界公认为地震学的鼻祖。

张衡还发明了“指南车”“记里鼓车”“独飞木雕”“瑞轮蓂荚”“候风仪”等机械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齿轮控制机械的祖先。

科圣张衡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赋、文等精美瑰丽、熠熠闪光,文学成果与科技成果交相辉映,是罕见的文化巨人。

像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国际组织将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表达了世界人民对张衡的尊崇和景仰之情。

1978年8月1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的180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衡星”。这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10月9日发现的新星,是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张衡星”的直径大约20公里,沿着一个近似于圆形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26亿公里,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53万公里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4.79年。“张衡星”的发现和命名,对该天体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起了前驱和开拓的作用。我们可以期待的是在将来的宇宙航行中,人们可以登上太空中的“张衡星”去探索其奥秘,使之造福于人类。

2003年6月14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的909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阳星”。这是我国1995年11月4日发现的新星。“南阳星”命名的国际公告中说:“南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表达了对南阳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景仰,对南阳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平台的首颗卫星,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升空,该星为地震机理研究、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以“张衡一号”命名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主要是为纪念张衡在地震观测方面的杰出贡献,传承张衡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群体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内质。

张衡大名耀天际,科圣精神励万代。今天,我们要传承弘扬张衡“刻苦、坚毅、创新、奉献”的精神,崇德博智、奋发进取,激发科技创新热情,为南阳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作出新的贡献。③5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