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W10版:古今秘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唐朝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穿什么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朝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穿什么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这是一幅表现贵族女人生活的作品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女性已不再佩戴面纱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画中的两名贵妇均身着无袖襦裙,又穿着宽松广袖的薄纱罩衫,在她们的上臂之上还围着绘有图案的丝质帔子,这些衣服的袖子据测量至少有0.9米宽
永泰公主墓壁画局部,可以看到许多穿着袒领襦装的女性画像

七世纪,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服饰最精美的国家。此时的中国已有几百年养蚕的经验,缫丝和纺丝技术已相当先进。

考古学证据表明,七世纪初,提花织机能够在一个图案中合并多达3680根纬线。到九世纪时,织工已能够轻松织造大型图案了。有些团花图案直径达50厘米,织物的在机宽度可至123厘米。都城长安(今西安)开设有官办纺织厂,每座纺织厂各司其职。其中有6座专司染色,4座专司纺纱,10座织造,5座生产绳带。

唐朝女性服饰特自由

整个唐朝,中国女性的自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她们所穿着的服饰中,也可从允许她们从事的活动上究竟。她们可以跳舞、骑马、击鞠,缠足的习俗也尚未出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出现在这个朝代,也就不是巧合了。

唐代女性精神的自由也体现在她们所穿着的服饰和发饰中。618年之前,女性外出时需要佩戴一种被称作幂篱的长长的面纱,目的是为了在防尘的同时也遮挡住自己的面容。650年左右,这种长幂篱被帷帽所取代,即只在帽檐的四周垂挂一层薄绢来防范路人窥视妇人容貌。到713年,帷帽消失不用。

武则天统治期间,妇人间开始流行穿着低领服饰。在这种低领服饰广为流行之前,妇人的标准服饰是长袖上襦、长裙和帔子。上襦有窄袖,没有衣扣,是将衣领交叠,右衽在外系紧。下裙在胸部位置用饰带系紧,将上襦下面的部分卷盖在裙下。帔子由一块细长的纱或薄丝制成,约两米长。

七世纪晚期,一种全新式样的大胆装束——紧身半臂上衣被引入进来。这种上衣在胸前敞开用细带系结,或是用敞开的宽大衣领套头穿着。服装领口裁得很低,将穿衣者大部分的胸部袒露出来。不过这种半臂上装之内仍然要穿着襦,在这种情况下,上襦只有两条袖子露出可见。

唐代诗人对女性的时尚装束尤其关注,以至于他们很少描写男性的服饰。

有一种男女之间都很流行的服装叫胡服。居住在都城长安的外国人大部分都是从事贸易活动的波斯人。波斯传统服装由齐臀外衣、用皮腰带系紧的裤子和靴子组成。这种服装充满“外族”风情的元素是汉族服饰所缺少的。比起宽松的汉族袍衫,穿短外衣和裤装骑马更加舒适。

唐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男性一样活跃,因此她们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胡服,并将其转变成一种在男女之间都很流行的时尚。

舞蹈服装现雏形

唐朝最鼎盛时期,还创造出一种舞姬穿着的迷人服饰。此时舞蹈并不是全部由专门舞姬表演。以丰腴著称的杨贵妃就舞艺精湛。

舞姬穿着的上襦同当时流行的一样,领口很低,其肩部位置向外展开如同小小的翅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双层衣袖,外面一层袖子会随着舞蹈韵律而流动或旋转。在衣袖上部额外加一层袖子是为了突出动感,而长裙下半部分伸展出来的飘带也是出自同一目的。这套装束脚下是“云头履”——如此称呼也是因为鞋子前面向上翻起的头部很大。在唐代宫廷,这种装束在舞姬之间非常流行。 在杨贵妃的影响下,女性服饰从八世纪开始变得愈加宽大。裙褶增多,袖子也越变越宽。

追逐流行的女性竞相攀比,放宽衣袖的尺寸。这些宽广的袖子需要相当数量的面料来缝制,当时,一匹丝质面料大约12米长,刚好够缝制一件广袖罩衫。因为对丝的使用太多,导致唐文宗下令禁止缝制广袖。但法令招致众多不满,并且可能未能施行,因为参照历史记录,在八世纪和九世纪的诗歌与绘画中经常可见对穿着广袖服饰妇人的描绘。

发型潮 贴花钿很流行

随着服饰越来越宽大,女性发式也相应变得愈加高大。

唐朝女性对于发型非常苛求。她们将头发梳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发髻,盘在头顶。义髻也被用来制造想要的发型样式。这些发式还被赋予了各种奇思妙想的名字。有些名字重在描述,比如“云髻”“螺髻”“卷荷叶髻”“双环望仙髻”等都暗示了这些发髻与众不同的形状。发髻中还会装饰象牙或贝母梳子,金银制成的步摇随着佩戴者的走动而摇曳。宫廷贵妇还会在发髻中装饰真假花卉。

唐代女性很重视容貌,特别注意化妆修饰面庞,她们的化妆过程非常漫长。为了美化面庞,唐朝女性首先要在脸上敷粉,一般是铅粉。胭脂的成分取自红色植物的汁液。

画眉也是唐朝女子面部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传说玄宗皇帝鼓励宫中贵妇开创新的眉形,他还曾命宫中的画师绘制出他最喜欢的10种眉形,其中包括“小山眉”“垂珠眉”“却月眉”等。

唐代女性还会在额头上贴花钿装饰。

花钿是用小片金箔或银箔剪成的梅花或其他花朵图案。其他材料,比如翠鸟羽毛等制作的花钿在史料中也有提及。花钿用一点点鱼胶贴在女性额头上的两眉之间。

要完成化妆过程,唐代女性还要画唇,在唇角画上两个小红点,然后还要在两边太阳穴位置画上两条红色曲线。③6

摘编自《时尚通史》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