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晓霞
“最好的大夫是,看见病人就像看见亲人,在解决病人痛苦的同时还能关注疾病研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报告及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的一些特殊现象报告,这不但对自己当大夫有用,对别人当大夫也很有用。”11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分子遗传学家沈岩在南阳医专一附院座谈时说。
在延安插队10年,当过赤脚医生、小学老师,恢复高考后参加高考,却因腿疾被医学院拒之门外;返城后进入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当了医技工,凭借不懈努力,取得了众多优秀成果,一步步从技工成长为院士……座谈会上,沈岩侃侃而谈,与医务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勉励大家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索出自己的道路。
“附院的医生应该既是临床医生又是老师,能把自己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讲出来,把它教给学生。”沈岩表示,医院要多支持青年医生搞科研,同时搞科研要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临床中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如果离自己的工作太远,搞科研就会非常困难。
“不管干什么,都要把它干好。做得越好,大家对你越信任,干得越多,你的经验就越丰富,技术就越熟练,能力就越强……”座谈会上,沈岩幽默、风趣而又不失严谨的专业讲解让大家受益良多,赢得了现场参会人员阵阵热烈的掌声。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