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W6版:我们的节日 端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共话古今端午 传承民俗文化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疫避灾说、屈原爱国说、龙的崇拜说
共话古今端午 传承民俗文化
本报记者 王蕾 文/图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白万献(右)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
扫码观看访谈视频

端午节即将到来,有关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风俗你知多少?在南阳,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民俗和记忆呢?爱国诗人屈原和南阳有何渊源?传承端午节民俗文化,又有什么新的时代内涵?

6月6日,民俗专家、学者、南阳民俗文化研究会顾问、监事长白万献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就端午节民俗文化进行专题访谈。当天,该访谈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南阳日报视频号、南阳日报微博、南阳晚报抖音号、南阳日报梅溪视频快手号同步直播,截至目前总浏览量超10万人次,点赞评论千余条。

端午节起源,蕴含丰富人文精神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等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盛行的民俗大节,起源于先秦,兴盛于楚汉,一直发展到今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起源有三种说法:

防疫避灾说。古代人们把端午称为毒日、恶日。到了农历五月,气温升高,天气燥热,是五毒泛滥的时候,蛇、蝎等五毒咬伤人畜,给人畜造成伤害。又因天气炎热,人们极易生病,瘟疫流行。在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竞相采药,可治百病,可除毒气;千家万户在门窗上挂艾草、挂菖蒲以防毒;到河塘沐浴,清除秽气。

屈原爱国说。屈原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的长诗《离骚》,是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他强楚抗秦的政治主张,不被楚怀王采纳,反而被流放外地。秦兵攻陷楚国都城后,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人们纷纷乘舟到江里打捞屈原,又往江里投粽子、鸡蛋,保护屈原尸体不被伤害。

龙的崇拜说。中华民族崇拜龙,以龙为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端午节又是赛龙舟时节,从龙舟竞技活动中,将龙和人的彪悍力量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威武气概。

屈原岗、回车,承接端午露水

这些地名风俗,承载南阳楚汉文化

南阳楚汉文化丰厚,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白万献在访谈中表示,楚国的始都丹阳就在淅川曾经的李官桥。

公元前304年,屈原第一次被流放,流浪于汉北(汉江以北,今淅川、西峡、内乡一带)。西峡县有一座山,名曰霄山,山下有一岗,名叫屈原岗,“三闾大夫扣马谏怀王”之事就发生在这里。屈原听说楚怀王被秦国宰相张仪哄骗,要去武关跟秦王会盟,就等候在岗前拦住怀王“扣马谏王”,指出强秦如虎狼,决不能去赴秦国之约,怀王不予采纳,执意赴秦,屈原在岗上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后来楚怀王果然被秦国所俘虏,客死他乡。后人为纪念屈原,就把屈原拦马车劝阻楚怀王的山岗,命名为“屈原岗”,这是全国唯一使用屈原名字命名的地方。后人把屈原劝谏楚怀王未果,无奈回车返楚的地方叫“回车”,即现在的西峡县回车镇。

古时候,南阳有一种别处没有的端午节风俗,就是在端午节前夜于院中放置水盆,承接端午日的露水,早上起来,一家人用这盆融合了甘露的水洗脸净手,南阳人相信有清心明目、除疫病的功效,这个风俗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追溯其源头,在《史记》中可以找到根源,上面记载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城的建章宫,修建有一座仙人承露盘,用于承接云表之清露,供皇族取饮,以求长生。

戴香囊、绑五色线、门头插艾

南阳的端午节,带着泥土的芳香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融合多种民俗为一体,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存在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白万献说,南阳人的端午节,既有经典文化的传承,也有独有的地方特色。

戴香囊,南阳人又叫戴香布袋。香囊是端午节南阳民间敬屈原的一种特色饰物,多为狗、猫等小动物造型或三角形、菱形等,做工精美,异彩纷呈。这些纯手工制作的香布袋,既散发着群体文化的泥土芳香,又展示着南阳人的艺术造诣。香囊内装有苍术、白芷、辛夷、香草等中药配制的香料,佩戴能祛风、理气、止痛、通窍,特别是对孩童具有防病健体之功效。绑戴五色线也是一种习俗,五色线多与香囊并用。

“端午节,家家门头插艾草。艾不仅有驱虫的功效,在南阳人的心中,还有辟邪消灾的寄托。”白万献介绍,传说唐朝末年,黄巢义军兵临南阳新野城,黄巢路遇逃难农妇,告诉她决不伤害穷苦百姓,并相约以门前插艾为号。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插艾农家果然躲过灾难,从此留下了“有艾不杀”的佳话。

“兄弟,老表,白河洗澡。洗哩白,上不来;洗哩黑,气得哭。”“拍——拍,拍麻秆,你的不干我的干,你的不干害老间(疟疾)。”访谈中,白万献唱起了民谣,他表示这些民谣在南阳、新野、邓州、南召等地流传。每逢端午节,白河两岸的人,大清早纷纷赶到白河,洗河水澡,自古流传至今。传说河里洗澡可以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端午节,南阳人家家要包粽子、煮鸡蛋、炸麻叶、蒸大蒜。据传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不让其尸身遭鱼虾吞噬,纷纷制作粽子、鸡蛋、麻叶、熟蒜等精美食品投入江中。其实这是南阳民间一种寄物言志、抒发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其他国家也有庆端午活动

端午节文化,值得共话共享共传承

端午节习俗甚多,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戴香囊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尤其赛龙舟在中国各地十分盛行,传到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成为国际比赛的重要项目。端午节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端午的活动。

白万献表示,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习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节日期间,各地通过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如今,我们过端午节,赋予了更多新时代意义,过好传统节日的同时,激发我们继承发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了解与端午民俗相关的艾草文化、卫生防疫知识、历史起源等节日文化,可以增加人们对自然时令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端午节给平淡劳作的日子增添生机和乐趣。所以,端午民俗文化值得我们共话共享共传承。③6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