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W8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
 
标题导航
十个维度给新一轮中部崛起画像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个维度给新一轮中部崛起画像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今年是“中部地区崛起”提出20周年。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指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又会迎来新一轮高潮”……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面积占全国1/10,人口占全国1/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中部六省均进入全国GDP前20位,经济总量占全国1/5多。

在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之下,中部地区崛起呈现哪些新动向、新特点、新的可能性?让我们从十个维度观察和分析。

粮食:坐稳中国“第一大粮仓”

当下的中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粮仓”。

中部六省4亿多亩耕地,约占全国1/4,生产全国近1/3的粮食。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5个在中部。

中部被誉为“中国的厨房”。网上流传一组食品加工业的数字:全国市场上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以及80%以上的速食酸辣粉都来自河南,全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

“第一大粮仓”的发力点是耕地和种子。2023年,河南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安徽耕地面积约8342万亩,湖北新增耕地面积83.79万亩。湖南耕地面积连续三年“进大于出”,累计净增超50万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也在提升。以河南为例测算,1500万亩示范区全部建成后,每亩可多打220斤粮,共计增产粮食33亿斤。

能源:保供“压舱石”地位不减

伴随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中部地区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如今除山西外,中部省份已全部成为能源净调入省。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仍强调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定位?

答案的关键词离不开“中”。承东启西的中部地区,具有接近能源供应地和消费地的双向优势。

在我国煤炭、油气、电力等能源跨区域、大尺度调运格局下,中部地区扼守着北煤南运、西气东输、海油内送以及特高压走廊等关键输送通道,肩负着保障能源资源输运和应急安全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已投运的39条特高压输电工程中,途经中部地区的多达25条。

产业:新制造业高地呼之欲出

近年来,中部制造业频频出圈,六省各自都有叫得响的产业:湖北的光电子、湖南的工程机械、安徽的新能源汽车、江西的航空产业、河南的超硬材料、山西的能源装备。

在历史上,中部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新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大兴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众多优势产业正好能对接上国内市场需求。

目前,中部已经集齐我国工业所有门类,制造业“含技量”引人注目。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制造业体系较为完备的中部地区具有战略性支点的作用。

交通:打破局限构建大通道

今年3月,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指出,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

近年来,空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运输方式,中部的区位优势凸显。以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代表的航空枢纽,可直达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主要经济区。

中部也加快水路建设。中部湖泊众多、河网密布,长江、淮河穿境而过,汉江、湘江、赣江等支流发达。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均沿长江分布,拥有长江干线航道1700余公里。

陆上交通的传统强项也在不断优化。以郑州等城市的“米”字形高铁为代表,中部5省已实现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000公里。随着国际班列越开越密,中部地区逐步成为连通境内外的物流通道,网络覆盖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

人口:吸引人口“强磁力”更强

在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大背景下,中部地区表现出的吸引人口“强磁力”引人瞩目。

从总量上看,中部地区承载着我国约四分之一人口;2023年,全国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部地区占据四席,分别为河南、湖南、安徽、湖北。从结构上看,中部地区不仅有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如河南全省人才总量超过1410万人,高技能人才550万人;还有着密集的智力型人才,如湖北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从增量上看,2023年,我国人口净增长前两位的城市就在中部——合肥、郑州,净增数量分别为21.9万、18万。

科技:整体“有地位”局部“有高峰”

近年来,中部六省在科创方面力争上游,整体“有地位”,局部“有高峰”,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科教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的30%;创新主体密集,有8.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21%;产业基础雄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

近年来,一批“创新谷”在中部拔节生长:合肥“声谷”拥有2000余家企业,拥有各类专利3万多件;武汉“光谷”集聚42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超5200家;株洲“动力谷”拥有产业链企业400多家,主持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0多项。在“创新谷”带动下,中部地区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对外开放:从“后卫”变“先锋”

如果要问,现在我国哪个地方站上了对非经贸合作舞台“C”位?多数人想不到是中部的湖南。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湖南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再看河南,许昌、郑州等城市的“带货”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全球每10顶假发就有6顶来自许昌,河南跨境电商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部六省逐渐从对外开放“后卫”成为“先锋”。2023年中国出口贸易十强省份中,安徽、河南、湖北、湖南位列其中。

中部各省已清醒意识到,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关键是“制度型开放”,其中自贸试验区便是理想的试验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共45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文化:传统与人间烟火滋养活力

“洛阳好像有1亿人!”社交平台关于洛阳的各种视频,总有这句调侃的话。

洛阳文旅,近年确实出彩。践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等新理念,大量游客“来一次洛阳,穿一袭汉服,逛一座古都”,这座有数千年建城史的古城成为体验中国文化的头部城市,2023年接待游客1.35亿人次。

洛阳所在的中部地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2004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选定六大古文化遗址,五处在河南,一处在山西。

生态: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中部六省既有我国“最绿”省份,也有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重点地区;既分布着我国第一和第二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同时也有着十分缺水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新时代以来,生态禀赋各异的中部六省,奔向共同目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江西、湖南正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及其强大的“固碳”能力,通过林业碳汇等机制,让“青山”成“金山”。而在缺水和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的山西、河南等地,造林绿化工作仍在持续加力。

同时,中部地区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化,今年上半年中部多地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增幅表现抢眼。

城市:两大城市群将成“双火车头”

2016年,武汉、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武汉GDP已超过2万亿元,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GDP先后超过1万亿元。六省多座城市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这些城市在自身提升能级的同时,也带动区域内都市圈发展。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提出“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有望成为中部地区发展的“双火车头”。

中部地区是国之“脊梁”,“脊梁”硬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昂首阔步新征程更有信心和底气。③6据新华社电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