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W2版:南阳发布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上下联动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绕群众健康需求,解决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市卫健体委—
上下联动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本报记者 李金玺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云悦读

12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市卫健体委、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出席,重点介绍全市卫生健康体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卫健体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锚定全市“五聚五提”总目标,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踔厉奋发,谱写卫生健康体育事业新篇章。

坚持预防为主 打造健康南阳新生活

健康南阳16项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全市产前筛查率为83.7%,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9.4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1.74%、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2.96%,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化健康管理覆盖率71.97%,全民健康素养水平30.73%。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03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

医疗服务贴心更便民

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在册医疗卫生健康机构10624所。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6.43万张,开放床位7.73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09万人。

我市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优化各级医疗资源配置,促进诊疗规范化和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着眼“大病重病在本市解决”,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全市三级三大急诊急救中心达53个,创建数量全省第一;全市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达53个,验收总量全省第一。

着眼“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解决”,以“每个县要有1至2所好医院”为目标,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构建了上联省市、下联乡村的五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同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实现了全覆盖,切实提升了县域内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救治能力。

着眼“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以乡村医疗卫生固本强基为抓手,兜牢基层服务网底。32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现场验收,12家乡镇卫生院被确定为2024年度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单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保障重点人群 让“老有所依、幼有所育”

持续关注老年人群健康养老。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网络,推动全市43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成功创建“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67家、“老年友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4家。加强医养结合项目培育,支持邓州市、卧龙区、方城县、南召县、淅川县、西峡县14个项目入选河南省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全链式”医养模式完整复制落地,于全省领先打造并推广“5441”的全链式医养模式。

妇幼健康保障持续提升。重抓重管母婴安全,实行高危孕产妇周摸底排查反馈制度,并实施托育机构规范登记备案管理。目前,全市通过备案的托育机构436家,千人口托位数4.1‰,已提前超额完成2024年市级民生实事任务。邀请省托育协会、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教授,开展托育服务、托育人才技能培训等各类宣传培训活动30余场,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

改善就医体验

让人民群众少跑腿

坚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实现全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强化数据整合,为全市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000余万份,实现51家医疗机构门诊信息、院内检查检验信息和妇幼儿筛查信息线上查询。截至11月底,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节约资金865.1余万元。联合全市相关部门,对线下办理的方式、原则、时限、环节及职责等进行了全面优化,线下累计办理新生儿一件事500余件。

同时,在全系统推行“少跑腿”“优流程”“提质量”共3大类21项具体举措。开展门诊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推广“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开展8大类53个项目的上门护理服务,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家庭病床服务,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看病就医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

打造“15分钟健身圈”

拓宽全民健身“幸福半径”

市中心城区现拥有“两场一中心”(体育场、水上运动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和17家社会投资建设的游泳馆、1处体育公园。县(市)级地区也大力推进“两场三馆”建设,目前已有8个县(区)完成建设。

我市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降低市民参与体育活动门槛。保证场馆每周开放40小时以上,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至少8小时,全民健身日全天免费开放。室外场地设施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其中网球场、足球场每天开放至少8小时,其余项目全天开放。2024年,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接待健身群众超120万人次、第二体育健身中心和水上运动训练中心皆超50万人次。

同时,市级公共体育场馆还开展体育项目免费培训体验、科学健身讲堂等公益活动,已免费培训儿童青少年超1万人,受益群众超5万人次。组织全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等开展志愿服务,为2万多名群众进行免费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运动健身指导等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29773个全民健身场地,包括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等,实现了城乡“15分钟健身圈”的全面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4平方米,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达到43%。③5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版权所有 [南阳晚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