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多种疾病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周伯荣认为,治疗失眠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治疗、认知治疗、松弛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周伯荣说,药物治疗包括传统的助眠药物、褪黑素、抗抑郁药物。而长期失眠者,他指出除了药物手段外,非药物手段干预也同样重要。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治疗、认知治疗、松弛训练等。
睡眠卫生教育
帮助失眠患者认识不良睡眠习惯对睡眠的影响,分析寻找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在周伯荣看来,大部分失眠患者均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睡前玩手机等,“现在电子科技的发达,约90%的人在夜间入睡前都会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发出的短波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物节律,引发睡眠问题。”他说,研究认为阅读电子书的受试者表现出入睡困难、夜间睡意降低、生物钟向后移、褪黑素分泌降低等现象,建议大家睡前读印刷书。
松弛训练
有些失眠者过度关注睡眠,反而出现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情况。
对过度关注睡眠的患者,周伯荣建议,放松训练会降低患者卧床时的警觉性并减少夜间觉醒。松弛训练包括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
睡眠限制疗法
减少卧床时间。周伯荣说,如果你在夜里醒来超过15分钟还不能重新入睡,可以听听喜欢的音乐,等有了睡意再睡觉。避免日间小睡,并且保持起床时间规律,不管你在夜里睡得好不好,第二天早上都要按时起床。
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患者常对睡眠感到恐惧,夸大了失眠的不良后果,常在临近睡眠前担心睡不好,越担心睡不好,睡得越不好,睡得不好又加重了睡前的担心,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周伯荣强调,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如对睡眠不要过度期望;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不要过分关注睡眠;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③9
(据《健康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