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5版:网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南阳网“云”端助力家校共育
打造营商“高地” 挺起发展“脊梁”
特色传统文化滋养廉洁社风
光 影
2020年度南阳诚信经营保险公司巡礼
革命火种点亮新征程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3月16日 星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火种点亮新征程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上接01版)连唱三天。郭绍仪和乔乐理主持召开支部会议,决定借这次唱戏之机,发动武装起义。7月2日上午,起义开始。大湖坡接连三声炮响,起义队员们手持红缨枪、长矛、大刀、钉耙、铁锹、锄头、木棍等,总之家里能用上的都用上了。”李德亭说。

乔乐理和徐华亭带着由21个村庄1700余人组成的起义队伍,在一片呐喊声中,冲向王集街头。当起义队伍冲进三户保董家时,保董们早已听闻风声,带着家小仓皇逃跑,队员们将保董家的钱粮分给贫苦农民。

起义第二天,敌人进行反扑,逮捕了徐华亭、何殿彬,并于1929年3月将他们秘密杀害,时年,徐华亭26岁,何殿彬28岁。郭绍仪、乔乐理遭到敌人的通缉追捕,被迫离开家乡。

初心,始终被铭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昔日英雄起义的战场,硝烟散尽,早已换了人间。如今,走进新野县王集镇范坡村,知悉那场起义的老党员还能找到当年起义领导人秘密开会的那片柏树林位置。现今,这里已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之上架起了高铁桥,时不时会有轰鸣而过的高铁列车。

78岁的范坡村老党员范国朝,是听着革命烈士的故事长大的。父亲告诉他,在离家不远的柏树林里,开过一场“了不起的会”,那场会议于危难之际开辟了生机。那场“了不起的会”,生死攸关。范国朝告诉记者,他于1965年1月入党,主要负责村里的党建工作。1966年时,他曾为查证乔乐理的身份与其面对面,听乔乐理讲述过那段革命历程。有文化、有胆识的乔乐理,令范国朝敬佩不已。

“我父亲当年30多岁,也拿着锄头加入起义队伍中。”范国朝讲到此处很是自豪,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场群情激愤的起义中。

大湖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播下了革命火种,锻炼了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后来新野县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起义之后,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周围村镇相继建立起6个党支部,发展党员40余人。

革命的火种星火燎原,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不变。90余年前,气势磅礴的农民起义只为劳苦大众有饭吃有衣穿;90余年后,在同一片土地上,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未改。

2020年,范坡村6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的范坡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大力种植花生、小麦,发展黄牛、河虾等养殖业,全村2300人一起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进。该村还将组织青年人外出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开展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村民收入,让村民生活得更幸福。

“脱贫了,乡村振兴就是我们的‘新长征’,我们一起继承大湖坡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让这条路越走越红火!”范坡村干部范邓然脸上露出坦然而又自信的笑容。

精神,永远被传承

在王集镇淯湍湿地公园,记载大湖坡农民起义的红色文化广场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等特殊节日里,这里都会有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开展党员活动日、入党宣誓、重温历史等主题教育活动。

在新野县烈士陵园,英烈画廊内一幅幅讲述大湖坡农民起义经过的油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烈士陵园内,大湖坡农民起义领导人徐华亭、何殿彬的遗体安葬于此,每年清明前来瞻仰、悼念烈士的人数超过3万人次。

在范坡村,今年88岁高龄的老党员杨德三依然教育自己的后代,要不忘革命优良传统,不忘先烈们的舍生取义,别人有困难就要伸把手,邻里有矛盾就主动去调解,多做好事,多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90余年前,于万分危急关头发动农民起义,为百姓寻得一线生机。这一抉择所蕴藏的红色基因,穿越时空,烛照今日。

征途漫漫,每当遇到荆棘障碍、坎坷曲折,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斗争,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在“田园新野”理念指引下,王集镇党员干部勇担重任,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经济,强力推进千亩白河生态防护林建设,在9公里长的白河西岸打造曹集、西赵庄、白滩等多点支撑的白河滩采摘、旅游、生态休闲观光带;利用王集的水系、土壤、气候等自然禀赋,招引茅台集团原料供应商,建立了1.2万亩有机小麦和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并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以订单收购的形式保障农户收益。

为抢抓郑渝高铁通车机遇,建设通往邓州东站的高铁廊道,布局湍河以西高铁片区,王集镇党员干部释放出巨大的热情,走村入户发放倡议书,在各村掀起了自发捐资修建高铁廊道的热潮。在高桥村,无论是80多岁的耄耋党员、年轻的学生,还是外出打工人员、走出贫困线的脱贫户,纷纷通过微信或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意。春节前后,该镇白滩村、汪堤村的群众,纷纷通过微信群进行捐款接龙,把修建高铁廊道推向了高潮。目前,王集高铁连接线进展顺利,预计今年7月1日前便可建成通车。

如今的王集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路灯照亮村庄,白河滩生态廊道似绿色丝带与碧水共舞,淯湍湿地公园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新野县城西北,王集正奏响乡村振兴之歌,全面小康之路越走越宽阔。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王集镇镇长张铎说。

无论时空如何变换,“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与担当,始终是一个百年大党行稳致远的生命力所在。

站在烈士墓碑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墓三鞠躬。回顾气壮山河的峥嵘历程,我们更加坚信,革命先辈坚守初心在危难中奋起的故事,一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播撒的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火种,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熠熠光彩。②4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